共创体验
在听到伙伴们的行动经验之后,学员们对于可持续社区的推动有了更多的思考。大家打开脑洞,就“堆肥可以应用的场景”“开展社区可持续推动的关键词”展开交流讨论,对于社区环保自组织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晰。
在共创中,伙伴们提到了“社区自然观察”。生活在城市社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容易被忽视,而社区里面和周边,亦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在社区的自然观察,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对于营造可持续社区,有着深远的意义。
来自广东的两位垒土学员张旭欣、陈雪姬,带领大家来到社区周边的一个公园,开展自然观察体验。
毛毛虫的游戏,大家闭上双眼之后,通过其他感官对自然进行探索,感受自然之神奇;污水处理科普,科普绿色设施在解决污染等问题的有效作用;城市共建的环节,看到城市中不同职能产业的分布对于社区环境的影响,去思索如何构建和谐城市和社区的可能......
这些有趣新颖的活动,让伙伴们看到了社区行动的更多可能的模式手法,将以更丰富更生动的形式,推动行动可持续。
最后,垒土伙伴一起来到美兰白沙门环保教育站参访和交流。教育站的蒋站长,为垒土学员展示了细致的垃圾分类指引, 带领大家体验了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答题游戏。
这座成立于2017年的教育站,通过旧物回收、变废为宝,将被丢弃的垃圾,变成了充满艺术感的环保桌凳、实用的环保手袋等,面向游客和市民开展垃圾分类环保教育。
塑料袋+塑料瓶=环保凳
此外,这里也是当地的志愿服务基地,和社工组织、企业、学校等合作,开展志愿服务,影响和带动了一批铁杆志愿者的持续参与。八十多岁的老年志愿者,把这里当做了家一样呵护和投入。
在为垃圾分类和志愿者参与感动的同时,垒土伙伴也受到启发和鼓舞,对于开展可持续环保行动时的社区居民动员有了更深的体会。
时间如梭,两天的训练营转瞬即逝。海边的结营仪式上,伙伴们谈到了自己对于可持续社区的新的畅想和具体的行动计划。也许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行动的航船也会有风浪,但在垒土行动里,伙伴联合,便能聚沙成塔,一起乘风破浪!
(注:文中图片及视频来自于垒土学员提供)
垒土行动,取自“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垒土行动由万科公益基金会和合一绿学园联合开展,旨在激发更多社区居民产生垃圾分类的意识与兴趣,吸引挖掘更多社区垃圾分类行动者,赋能提升其参与垃圾分类的能力和行动力,聚合形成推动中国城市社区垃圾管理的内生自发行动力量。
垒土行动将重点学习生活中垃圾源头减量&分类、环保手作、堆肥的知识技能和行动方法,能够带动社区开展相关主题的环保行动。
项目联合推广支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