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土行动成都训练营·2021年10月
我们期待预见
垒土行动伙伴
在彼此的链接中
在项目的陪伴下
能够扎根社区
成长开花
为社区留下可持续的馨香
我的生命故事
成都训练营为伙伴们提供了彼此深度链接的机会,伙伴们从“我是谁”、“我在做”、“我所思”三个角度,讲述自己开展环保手工、公益市集的生命历程。透过一张张照片的展示、一个个故事的分享,伙伴们的声音被彼此听见,他们对于可持续社区的热情和实践,也被清晰的看见。
· 社区共建楼顶花园
安徽芜湖的垒土学员周新洁,带来社区居民共建楼顶花园的分享。原本人车不分流的老旧小区,孩子没有活动空间,楼顶废弃杂草丛生。在新洁老师和邻居们的努力下,大家将楼顶打造成了美丽的“乐享花园”,不仅拓展了居民的生活空间,也在花园搭建过程中让大家关注和参与到厨余垃圾堆肥酵素、废旧家具二次利用的“低碳生活”中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凝聚了邻里情感,获得了居民、物业及社区的高度认可。
此外,垒土学员孙楠楠演示了她和团队在上海开展的六五世界环境日环保集市,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吸引了市民和游客参与;陈萍分享了她所带领的团队在幼儿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让环保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慢慢长大;张旭欣分享了她接触和参与到自然笔记的历程,感受到其对公益、环保的热情与热爱;吴海燕分享了开展手工皂的初心和产品化思维技巧......
环保手作与市集共学
精彩一瞬
针对同一个议题,伙伴们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分享,交织和碰撞在一起,迸发出新的火花。
南昌张玲丽、武汉吴海燕和北京康耘三位资深环保手作人,以“手工制皂”同一课题,展现了三种不同的理念:张玲丽将抽油烟机废油二次利用,主张废油免费做皂;吴海燕是将制皂手作开拓商业产品化的成功范本;康耘老师不仅用内蒙滞销的羊油做护肤品呵护当地孩子皴裂的皮肤,同时将制作方法分享给当地的老师,授之以渔。多纬度的分享对学员带来深层次的启发。
除了案例的分享和知识的学习,本次训练营设置了多个参访环节,伙伴们一起深入社区实地,参观环保公益集市、生态幼儿园、社区公共空间、闲品再生慈善商店,参访座谈社区绿色环保队,亲自感受到可持续社区的魅力,对于社区文化的包容和创新有了深刻印象。
府城社区萤火公益集市
在垒土学员府城社区绿色环保队傅英阿姨的带领下,伙伴们一起参观了“府城社区萤火公益集市”。集市非常热闹,活动丰富、多元化且充满创意,既有传统文化彰显(如汉服、三字经等元素),又有环保理念的传递(如纯手工制品、旧物改造、垃圾分类趣味游戏等),同时在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价值观进行倡导(大学生担任市集志愿者、小朋友组织慈善义卖)。
随后,垒土学员傅英阿姨为大家分享了她和伙伴开展社区环保志愿活动的经历。
今年65岁的傅英阿姨几年前离开东北,来到成都照顾孙儿。从最开始在小区里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到“误打误撞”成了绿色环保队的队长,然后带领大家一起去做垃圾分类倡导、做环保手作、做公益集市,过程中吸引了社区居民的关注和参与,越来越多的人作为志愿者加入到环保队中。
目前已成立了120人左右的志愿者团队——府城社区绿色环保队,开展了多次环保公益活动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如环保酵素、堆肥花园、旧物置换、变废为宝、才艺比拼等,既为社区的环保贡献力量,又增进了社区居民的团聚心和主人翁意识。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自然触角”)
傅英阿姨说,最重要的是让团队每个人感受到关爱,做事也从不去计较,让大家感受到这里是有爱的团队,有爱的社区。
此外,在志愿者队伍的组织下,社区通过闲置物品捐赠、义卖等活动,向周边的建筑工人等有需要的群体进行捐赠,将这份爱传递给更远更多的人。
*关于垒土学员傅英阿姨的故事,请点击以下链接了解更多:
集火实验室
在集火实验室参访中,伙伴们对于社区公共空间进行了体验。这座有六十年历史的印刷厂旧房子,在建筑师的改造下,将环保理念与公共空间相融合,成为社区公共生活的窗口和舞台。
生态幼儿园
小伙伴们前往二十一世纪幼儿园以及府城社区参访,幼儿园内的生态教育丰富多彩,包括厨余堆肥箱、环保酵素、顶楼花园以及一米菜地等等,每个角落都充满着自然和生态的元素,传递和体现环保理念。
01:5
闲品再生超市
闲品再生超市,是2019年“金彩社区·牛企来”金牛区首届社会企业创业大赛的落地项目,在推动旧物再利用的同时,与社区结对,将店铺部分收益捐给社区,助力社区建设。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自然触角”)
在一次次的参访之中,伙伴们看见了社区里面不同空间和群体在推动社区可持续付出的努力,看见了社区居住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善,看见了主人翁的信念在这里生根、发芽。
在“听见”和“看见”之外,伙伴们还“遇见”了好玩有趣的环保手作活动。本次训练营设置了动手实践环节,伙伴们通过亲身体验,对于“手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自制手工皂
相对于化学原料日常洗涤用品,环境友好天然护肤的手工皂是伙伴们的“心头好”。垒土学员吴海燕为大家讲解了如何制作手工皂,并指导小伙伴们亲手操作和参与其中。从原料、加热、打皂、注模,一步步的体验手工皂的形成,最终一块块干净润泽的手工皂成型。伙伴们表示,这次体验帮助自己了解制作过程、原料配方、操作注意等事项,回去之后要好好珍惜这块手工皂,用心去使用。
“
*关于垒土学员吴海燕的故事,请点击以下链接了解更多:
2020年春天,当突发的疫情来袭时,身在武汉的海燕和她带领的小区志愿服务队挺身而出,安排废弃口罩回收,制作发放消毒水,团购生活必需品并送货上门以减少居民外出。一支由居民自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守护了1000多户居民。
自然笔记体验
垒土学员张旭欣则带领大家一起体验了“自然笔记”的创作,用彩笔将大自然一笔一划记录下来,帮助大家用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去了解我们的地球。在她的带领下,许多孩子也学会用自然笔记去记录大自然。
同时,自然笔记的范畴可以从自然教育延伸到包括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等多个层面,旭欣老师为大家展示了《野生动物与人类健康》的相关作品,以多彩的画面清晰的逻辑进行知识科普和理念的传递。
旧衣物改造
垒土学员孙楠楠为大家打开了旧衣物改造的魔法世界。她仿佛魔术师一般,用剪刀和针线做魔法工具,对旧衣物进行重塑。在她的手中,旧牛仔裤变成了收纳袋,旧短袖变成了自带流苏的环保袋。
伙伴们大呼神奇,摩拳擦掌开始尝试:有的学员动手速度很快,穿针引线之中,产品已初见模型;有的学员缝纫技能有些生疏,但还是认认真真动手摸索。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原本废弃的旧衣物变成了时尚的环保用品,拥有了第二次生命。
· 伙伴说
“
这些环保手作体验让我受益匪浅。自己以前不是很自信,担心手不巧,不怎么敢接触DIY制作,但是在老师和大家的鼓励下,这次也能完成2个手工制品,让自己非常有成就感。环保小伙伴们真的是聚在一起就是一团火,能够互相打气,互相鼓励,非常幸福。
经历了两天三夜的训练营,在听见、看见、遇见具体的案例和故事之后,每位学员对于可持续社区都有了新的感知。
●垒土学员肖金
参与环保集市让我意识到,环保也可以很好玩,环保也可以很时尚,线下的沉浸式体验集市让我震撼。
● 垒土学员周柏
培训营中的所见所闻帮我拓宽了社区活动的思路。之前我们收集过旧衣,但因为出路渠道问题没有继续。在旧物改造环节,让我看到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开展社区互动,非常有趣,接下来我有信心继续去推动居民的旧衣捐赠。
● 垒土学员兰林
很有诚意和高质量的培训,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看到了问题,也在讨论中感受着大家的智慧。感谢垒土陪伴环保公益人一路成长。
在成都集市现场,有一些小学生在为河南新乡遭受水灾的学生进行慈善义卖筹款。成都与新乡跨越千里,但华夏儿女血脉相连。一次义卖,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拳拳之心,感受到他们对于同胞的牵挂与关爱。
我们相信,这样的爱不是偶然,这必然来源于社区中爱的沉淀和积累。在这里,可持续社区的意义已超脱于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正在对其中的人的品格特质、视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塑造和培育。
仿佛一片土壤,早已洒下了环保公益的种子,如今在榜样的激励下,在彼此鼓励中,在社区的支持里,如同雨露滋润,种子悄然生长。
我们期待预见,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环保公益苗儿,可以不断成长成熟,绽放出可持续社区之花。
致谢
本文内容由垒土学员共建完成——张倩、陈萍、张璇为本文提供了部分原始文字素材和图片,吴海燕提供了剪辑视频,张少菊提供部分图片,其他学员均有相应贡献。
感谢每一位参与训练营并为之付出行动的垒土学员伙伴,你们在共建可持续社区的同时,同样呵护和推动着项目的社群成长。
垒土行动
垒土行动,取自《老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垒土行动是一个激发城市居民关于社区垃圾分类的意识与兴趣,践行分享零废弃生活,聚合建设可持续社区内生力量的学习社群,由合一绿学园和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
我们相信赋能的力量,让本地社区与跨空间的社群建立联结,为居民提供从厨余堆肥、旧物改造到社区花园营造的主题课程、实践案例和社群陪伴,在充满希望的城市中,让人与环境在社区不断融合。
项目联合发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