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引发的全球性环境危机是我们最紧迫的挑战之一,2022年在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GEF SGP)的支持下,“零废弃社区”发展项目和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和网络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正如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中国协调人、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亚太区域协调人刘怡女士在首批零废弃社区项目交流会与工作坊上所言:“项目期待推动社区采用减量、重复使用、循环再生的原则进行废弃物管理,加强民间组织和社区在垃圾治理中的能力,助力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和南南合作。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也引入了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来支持首批示范项目的进行,帮助大家形成零废弃社区建设的模式探索。”
在首批资助项目即将结项,第二批资助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第三批项目也启动招募之际,由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主办,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青岛城阳区大北曲西社区、玫瑰里社区及城阳区育才小学共同承办的“零废弃社区示范项目评估交流会”于7月16日-17日在青岛城阳区举行。这次工作坊是一次交流会,也是一次诊断与共创会。
来自项目资助方、七家零废弃社区示范项目一、二期伙伴、四家低碳学校项目伙伴、北京市垃圾分类治理促进中心、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职能部门领导、地方媒体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广西等省市的实践与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计30余人参加了本次评估交流会。大家通过实地参访青岛城阳区城阳街道的零废弃社区与低碳校园建设工作,就不同路径、技术和方法的零废弃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交流,拓展了参会者关于零废弃行动的想象空间与行动空间。
零先一步,营造生态
7月16日上午,会议在首批四个零废弃社区示范项目之一的青岛城阳区城阳街道大北曲西社区进行。参会者在绵绵不断的喜雨中撑起了伞,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大北曲西社区的零废弃花园和落叶堆肥站,看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在一幕幕的细节之中:零废弃3R理念已融入春和四季花园的主景观、垃圾分类厢房干净整洁,居民分类投放已然成为生活日常;即便在雨中,落叶堆肥筐内的温度仍然高达60℃。大北曲西社区以生活垃圾分类和厨余落叶堆肥为切入点,通过堆肥花园打造公共空间、开展居民零废弃教育,并将零废弃生活理念与方法融入党建和社区自身治理机制。
资助方代表、万科公益基金会项目官员殷宜表示,自2022年万科公益基金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有一个战略性的合作,通过小额赠款计划支持中国的零废弃社区建设以来,包括青岛大北曲西社区在内的零废弃社区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未来,还将通过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体系来继续探索社区更大范围的联动和建设的机制。
青岛市城阳区住房与城市建设管理局、城阳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分别致辞,强调了政府对于零废弃社区建设的高度重视与坚定支持,各自回顾了在推动项目实施中的经验与成果,并热烈欢迎全国与会各方的到来,共同为零废弃社区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曹成(城阳区住房和城市建设管理局 四级调研员)
赵强(城阳区城阳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孙毓蔓(城阳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生活垃圾分类科负责人)
在主题汇报环节,青岛你我创始人徐进主任与上海开放大学王晓楠教授分别就青岛零废弃社区的建设成效以及青岛从零废弃社区起步构建零废弃生态圈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汇报。
通过两位实践者和研究者的汇报,我们看到了零废弃社区从点到线-结线成网-聚网成圈的零废弃生态圈的价值共创和形态演进过程。两位报告人首先从理论溯源上解释了生态圈是价值共创的,强调了生态圈的多元主体参与和动态过程。
其次,通过青岛你我作为连接者,推动多利益相关方和多场景零废弃的行动案例,看到了“从教而酵”、“做酵母、享裂变”的行动者的历史主动和自觉。
最后,两位报告人讨论了文化适应性方面的问题,包括如何解决垃圾减量与零废弃生态理念构建的问题。
徐进(青岛你我创始人)
王晓楠(上海开放大学教授)
在上午主题汇报后的圆桌对谈环节,来自政社校企的零废弃生态圈共建方代表围绕“零废弃社区创新路径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就技术创新、社区动员、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见解。各方都特别强调了党建引领与基层组织建设及政府、社区两委、物业、学校、公益组织和居民多方协同的重要性。
城阳街道项目方代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为零废弃社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万科物业城阳蝶城项目代表也强调“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赋能物业服务新价值”已经纳入物业的发展战略中。
左1:万科物业城阳蝶城李晓总监;左2:上海开放大学王晓楠教授;左3:青岛你我创益社工中心徐进主任;右3:大北曲西社区党总支委员纪鹏春;右2:城阳街道办园林环卫科于光林科长;右1:城阳育才小学苏静副书记
青岛城阳街道在零废弃社区建设中的创新实践引人注目。通过上级部门指导、社会组织技术支持和社区党建引领治理,成功推进项目实施。从“零废弃”骨干队伍的培育到居民习惯培养计划的启动,再到“零废弃花园”和“落叶堆肥项目”的实施,城阳街道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狠抓源头减量,培养居民绿色生活习惯,逐步构建了废弃物管理的闭环系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亚太区域协调人刘怡女士和国家委员刘源博士都曾对城阳街道的零废弃社区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城阳区在零废弃议题上的实践与探索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迈出自身经验的边境,看到更大的世界与可能
7月16日下午,从外省市来青岛参加零废弃社区项目评估交流会各项目机构代表:深圳市湖石海洋科技研究院、中关村绿创环境治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南京互助社区发展中心、北京市昌平区它山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公益伙伴和青岛市北区郑州路社区书记王艳芳齐聚万科玫瑰里小区居委会会议室,纷纷亮出“成绩单”,分享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
其中,围绕技术研发与社区动员、理论上的零废与零碳追求与实践上的低成本与可行性、主流废弃物管理3R原则之上的Rethink“重新思考生产生活方式与垃圾分类问题”、零废弃社区建设与边缘人群增能、从零废弃社区建设导向更大更深的社会建设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争论。
这些讨论和争论,既帮助与会者清晰看到零废弃社区参与者背后的知识观、价值观、方法论和不同的行动位置与立场,又给到我们提醒,假若我们过度迷信某种技术或方法,而忽略系统性认知,也容易导致我们对于零废弃事业的追求只是一种无法落地的空中楼阁甚至走入死胡同。因此,迈出自身经验的边境,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与可能。
会后,大家一起参访了玫瑰里小区的落叶厨余堆肥和堆肥花园,实地感受膝邻友好、儿童友好参与的故事和有机堆肥带来的环境改变。
7月17日低碳校园项目交流会在城阳区育才小学举行,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学校的操场种植区、零废弃堆肥种植区、中草药种植区、校园雨水收集系统和新建2100平方米的生境花园,深深被学校在钢筋水泥环境中寻找机会创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精神智慧和行动力所打动。
育才小学苏静副书记带领参会人员参访低碳校园
在7月17日的低碳校园项目交流会上,来自济南的低碳学校、青岛城阳区育才小学、青岛城阳区实验二小、青岛城阳区惜福镇小学等低碳校园建设的项目负责人分享了各校在环保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并围绕校园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强调了以厨余与绿化垃圾堆肥为切入点,将相关活动纳入学校劳动课程和德育体系的重要性,并以此推动低碳校园建设。
更重要的是,学校还是成为校家社联合行动开展零废弃生活的发动机,成为共筑零废弃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的生命也获得了滋养。正如活动承办方城阳区育才小学纪松丽校长所言:“将环保和低碳校园建设纳入学校教育是教育的题中之义,而通过校家社联动将低碳环保理念以及绿色公民精神传递到社区和家庭生活中,也是实现了教育的完整性。”
月映万川,理一分殊:
创建基于具体情境的零废弃社区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主任郭伟和教授作为项目专家,基于前期调研和对本次交流会的观察总结,进行了主题为《社会组织参与可持续零废弃社区创建的差异化实践模式》的专题报告,报告从“空间理论到具体的能动者生态模式:创建零废弃社区的分析框架”、“月映万川、理一分殊:可持续生态社区创建模式”、“时空结构与行动策略:差异化模式背后的原因分析”、“从为他者量体裁衣到基于自身的量身定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创建的连续谱系”等四个方面对零废弃社区行动者的身体习性、实践模式和实践案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郭伟和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尽管伙伴们的具体行动路径和方法各有特色,但都强调以社会资本为纽带,通过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来润滑政府、企业、社区、服务对象之间的联动机制;都强调以多元共治的参与式创建策略,而不是政府主导的创建模式下的运动式动员策略;都强调从特定地理社区为基地和出发点,逐步通过社会网络,把可持续生态社区理念扩展到更广大人群;都强调采取灵活机动、伺机而动的策略,抓住机会窗口,开拓创新,根据自己的专业避免刻板教条行动。这些总结和发现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和积极反馈。
承办本次交流会的本地伙伴们,还安排了零废弃社区与可持续生活参观体验活动。参会人员实地走访城阳街道大北曲西社区、玫瑰里社区、青岛城阳奥林匹克雕塑园落叶堆肥低碳循环示范宣教基地、育才小学、万科物业城阳蝶城服务社区等不同的零废弃建设场景,亲身体验零废弃社区建设的实际成果与可持续生活方式。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更加直观地感受零废弃社区的魅力与潜力。
会议期间主办方和承办方积极倡导践行低碳参会理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自备洗漱生活用品和常用文具,并实现了就餐光盘行动。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对生态的尊重与保护,也进一步践行和传播了零废弃的生活理念。
这次项目评估交流会,加强了项目机构间的项目交流,及时共享进展信息,营造开放的对话和讨论以及协作氛围;呈现了零废弃社区建设中不同的路径探索与多样性,提升了项目机构与零废弃社区建设关键合作方关系互动与节点问题的认知;帮助伙伴们对照项目目标梳理总结自己的零废弃项目实践,总结经验与教训,进而以共创的形式对机构的项目模式(或准模式)进行了梳理。
支持本次交流会落地的城阳街道办事处项目代表表示,基于这次交流会,城阳街道的“零废弃社区”示范项目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行。城阳街道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与各方合作,创新工作方法,推动零废弃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同时,也期待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零废弃社区建设的行列中来,共同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