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伙伴计划:可持续社区领袖成长支持项目”自2020年由万科公益基金会与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以来,就持续推动恒星伙伴从“自我变强”到成为“一起做大”的区域性可持续生态系统的构建者。恒星伙伴计划也匹配相应的资源来支持区域性可持续生态系统和行动网络的交流活动,以构建区域强生态。
面对气候变化和气候危机,各地的社会组织,尤其是环境保护志愿者组织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各种项目合作、宣传教育、节能减排、绿色消费、使用清洁能源、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等行动,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地方经验。
2024年10月22日,由万科公益基金会、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资助,在陕西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的指导下,恒星伙伴陕西绿色原点宣教中心联合陕西省内社会组织陕西省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空气侠、西安青益志愿服务发展中心、安康市绿色秦巴环保公益服务中心、宁强县妇女儿童发展中心、西安市新城区春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在西安共同组织了一场紧凑精彩的“美丽陕西,我是行动者”陕西环保志愿者应对气候变化交流合作会议。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环保组织、大学生环保社团、企业代表等50余人相聚一堂,共同探讨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并寻求实现双碳目标的合作途径。
本次会议日程安排丰富紧凑,涵盖了专家主题演讲、企业与气候变化、传播与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案例分享、多方对话圆桌论坛等多个环节。大家就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适应、减缓和公正转型策略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组织方代表陕西省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发起人、第三届地球奖获得者王明英老师,在开场致辞时,呼吁“美丽陕西,我是行动者”的环保志愿者们从自身机构做起,关注气候变化议题。倡议大家加强对农村气候变化议题的关注、关注气候变化下的性别平等、促进气候变化合作平台的搭建、培养壮大参与气候变化的青年人队伍,提升陕西社会组织参与气候行动的能力和影响力。
万科公益基金会殷宜女士代表资助方在致辞中从个人对雪天的观察,引出气候变化。她对文化底蕴丰富的西安印象深刻,也希望陕西的伙伴能立足本土文化智慧来开展气候行动,并对西北地区建设气候行动的网络寄予厚望,表达了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和对会议的期待。同时,殷宜介绍了目前万科公益基金会正在实施的“COP同行”计划,希望将更多中国的气候行动故事,带到世界的舞台。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倩博士带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分享,从科学研究视角介绍气候变化的成因、影响,国家有关的低碳政策以及城市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
安康学院程颖老师带来《气候行动中的她力量》,结合案例,介绍了女性在环保以及气候行动中的独特作用,作为气候脆弱人群,女性的发声和参与同样重要。特别是农村妇女易受气候变化影响,但她们的行动带来改变也更有力量!
责扬天下西安分公司副总经理杨时惠女士作了《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现状与案例》主题分享,从气候信息披露、气候治理、气候战略等层面呼吁企业着眼于发展的未来。
《中国环境报》记者王双瑾女士以《气候变化与传播》为主题,介绍陕西在气候变化工作的传播策略和案例。从 “公民十条”“海报传播”“视频传播”“H5”“视频直播”等方式进行公共传播,弘扬正能量。她倡导社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工作,讲好“美丽陕西”“美丽中国”故事。
空气侠创办人赵亮做了《更清洁的能源,更美丽的乡村》主题分享,他带来了自己的最新案例。近年来在响应“蓝天保卫战”、全面绿色转型等重大战略的指导下,“空气侠”们奔赴乡村。他们在汾渭平原乡村社区开展“暖蓝行动”、在三原县柏社村传统村落调研气候适应案例,探讨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经验,倡议低碳生产和生活,积极链接相关利益方,助力乡村绿色转型与低碳发展。
陕西绿色原点环保宣教中心负责人杨雄带来《乐修匠:以修为乐,匠心降碳》主题分享。项目主要响应老旧小区在“小修小补”和适老化改造上的需求痛点,通过发掘和培育社区能工巧匠,增强社区互助网络建设等方式,形成以“小修小补”为抓手的低成本、低门槛、可持续的社区微更新和为老服务模式,贡献于国家的“双碳”目标和社区建设。
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社会组织发展联合会的陈艳萍老师,介绍了麟游县紫石崖村的“光伏+生态养殖”项目案例。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低碳项目落地,深耕城市社区,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带动更多社区居民参与低碳可持续社区创建,机构案例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赞许。
西安市青益志愿服务发展中心理事长张昕就青年如何参与低碳行动进行了分享。青益多年来积极支持青年群体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激发了青年人的潜力,号召青年人到乡村社区,到环境保护第一现场,让公众看到了青年群体参与环保的担当,也看到了青年群体的成长。
下午,来自山西省汾阳市晋青可持续发展公益服务中心传播专员张玮,给大家分享了《山西省能源转型公众认知调研报告》,她期待能与陕西环保组织在能源转型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随后,昆明与西安空中连线,云南协力公益支持中心申顶芳主任分享了《农村社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及案例集》,昆明市梦南舍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心邹佳润女士分享了《雁塔村梨园气候风险评估》的实践案例。
本次会议的圆桌论坛环节丰富多彩,老中青三代,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气候变化相关的行动和思考。整个圆桌论坛气氛活跃,台上台下积极互动。为大家提供了一场应对气候变化思维碰撞的大餐。
万科公益基金会殷宜女士从行业观察出发,介绍了万科公益基金会对应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关注,倡导社会组织、志愿者联合行动,一起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胡想顺教授分享了在推动农村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经验,现场为多个与会者搭建了气候变化行动的合作渠道。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钟星月同学分享了自己去年参加COP28的经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气候议题,青年大有可为。
陕西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的会长,第七届地球奖的获得者班理会长,分享了关于本次参加合作交流会议的特点认识:看到与会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在项目运作、链接资源、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性天气,以及集中群众智慧,共同参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行动,都是非常棒的志愿服务项目!她鼓励项目负责人,积极参加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希望环保志愿者弘扬志愿精神,通过参赛锤炼项目、展示项目,要注重学习借鉴各地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有益经验,推动建设生态环境的志愿服务队伍、做好提升质效、强化保障的各项工作。要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美丽陕西,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汇聚志愿力量。
圆桌对谈之后,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行业发展总监李大君对机构与银杏基金会合作完成的《多议题公益组织应对气候变化调研报告》进行了汇报。报告系统梳理了多年来环保社会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现状和行动建议。他勉励陕西环保组织胸怀忧天大事,立足本地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从省外参会的“地球奖”获得者、河南人叶榄老师,带来一张反映全球气候变暖,雪山融化的中国国画图,在场的志愿者现场作画,用行为艺术的方法,助力陕西环保志愿者参与应对气候变化。
在场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的参会者们,不仅实现了知识和理念的共享,也实现了代际间的相融相通相继。
负责此次交流会统筹工作的西安市新城区春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杜雨介绍,接下来陕西社会组织将联合多方力量,持续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实践行动,寻求实现双碳目标的合作途径,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陕西智慧。
- END -
文字:钟小楼
摄影:视点阿东
恒星伙伴计划于2020年由万科公益基金会和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它以高潜力可持续社区领域公益领袖为抓手,通过为期三年的非限定性资金支持和系统性赋能,助力可持续社区领域公益机构在领导力、组织力、业务力和影响力上的成长突破,实现公益机构业务模式化与组织规范化发展,具备孵化和赋能在地公益组织和自组织的能力,在地区性可持续社区发展领域发挥引领和营造的作用。
联系我们:
1、邮箱hengxing@hyi.org.cn
2、关注“万科公益基金会”、“合一绿学环保”微信公众号;微博@万科公益基金会、@合一绿 与绿资酷网站()获取项目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