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是环保公益的重要力量。为激发大学生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地开展环保行动,在华泰证券和南方基金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合一绿色基金会与南方基金慈善基金会携手开展“涓流行动——一个长江大学生环保活动资助计划”,为大学生提供小额资助支持和配套的专家指导。
截至2025年8月“一个长江”涓流行动已成功开展六期,共计来自119所高校的163个大学生团队申报的254个项目获得支持并落地开展,以一个个生动的创意为环保公益事业注入了青春活力。
新的学期,“一个长江”涓流行动将集结青年环保力量,再次出发启航!
一、可以获得的支持
1.初次入选团队不超过2000元行动资助
此前入选过且行动成效较好的再次申报团队
可获得3000-5000元资助支持
(额度根据项目质量确定)
2.专家导师一对一全程陪伴辅导为团队答疑解惑
3.环保公益知识&社团管理知识、公益传播、财务管理课程免费学习
4.加入社群
认识更多同做环保公益的年轻人
彼此看见、互相学习
并有机会对接参与到环保公益社会实习
5.优秀项目行动作为案例故事传播
彰显环保公益中青年力量
6.表现突出可获得参加线下领导力训练营的机会
7.完成全部项目行动且圆满结项的团队可获得证书
二、对象及条件
资助对象
全国高校团队(含社团/班级等,不限于环保专业)所开展的环保公益方向的实践、科研、传播等项目
资助活动形式
线下活动为主,也可以为线上形式
拟资助社团/团队数量
40~50支
其他入选说明
已有成功环保公益项目经验的高校社团/团队将优先入选;
每支项目团队至少有一名财务专员及至少一名传播专员,专人负责团队的财务及传播专项工作;
目标明确、创意佳、成本低的项目优先入选,强烈鼓励不同学科(社科、理工、艺术类等)跨科融合,在发挥出各自学科优势基础上,对项目整体有增益作用。
三、参与流程
25-26年度(秋冬学期)时间表
报名时间
2025年9月24日23:59前
申报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填写在线项目申报表:
请注意,在线申报表内,所提交的其他项目相关资料(不限于项目视频/PPT等),请整合成一个文件,大小不超过30MB。
四、专家评审委员会
晋军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
黎思思
南方基金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李雨晗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顾问
卢红雁
四川大学环境系讲师
孙路阳
国家动物博物馆
科普活动与宣传部副主任
田倩
零萌公益发展中心主任
王琳琳
中国环境报记者
王西敏
辰山植物园科普教育部部长
吴昊亮
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闫保华
红树林基金会秘书长
杨光
资深公益媒体人
益创传播创始人
周姝陶
华泰公益基金会项目主任
周延
南京林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五、申报宣讲与答疑
申报流程中的常见疑问及下载申报书模板,请复制以下链接至网页查阅:
https://www.lvziku.cn/article/35183(该文档将持续更新)
对申报感兴趣的团队(不限于环保类,可跨界)可参加线上答疑宣讲会,我们将详细介绍本项目宗旨、方针、内容和评选标准,并就团队如何设计行动内容及写好一份申报书进行指导讲解,提供校园环保行动入门学习资料(含校园团队可以做的生物多样性、垃圾零废弃、水气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主要生态环境议题内容介绍,以及行动设计、团队管理和项目传播等能力内容介绍)。
答疑宣讲会
9月16日 19:30-20:30
腾讯会议:426-470-122
往期项目回顾
自2022年9月启动以来,涓流行动共支持来自119所高校的163个大学生团队申报的254个项目落地开展,项目内容涵盖低碳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育、水气环境保护、海洋保护、垃圾分类与资源循环、法律与政策、环境科普教育等多个方面。
项目成果丰富多样,包括:
从附近出发,发起在地的环保行动——保护身边的本土生物,如中华虎凤蝶、欧亚水獭等;组织校园内植物认知活动、制作植物标本,并建立校园植物种子库;在日常饮用咖啡的过程中看到咖啡渣变废为宝的可能性。
跨科融合,利用不同的专业知识推动环保实践——在传统非遗文化中挖掘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设计以鸟类形状为基础的线上趣味拼图游戏,提升大众生态保护意识;传播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价值,并探究其在法律层面的实践效果;将环保充分融入村庄建设,为村庄设计安装太阳能路灯。
发挥年轻人自身特长,充分利用创新形式进行环保科普——通过科普漫画+文创IP形式,设计塑料瓶盖拟人化漂流之旅,揭示微塑料对环境的威胁;尝试使用直播的形式科普海龟种类与生态现状、实地演示海龟清洁与喂食流程,唤起公众对海洋保护的关注与思考;设计气候变化桌游并组织试玩,通过游戏让更多人了解气候知识。
充分采用调研方式获得科学依据,产出的多份不同领域议题内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如记录长沙及周边地区护鸟人的口述历史以保存护鸟知识、提升公众护鸟意识;从多维度调研公众对城市公园生物多样性的感知并提出公益体验设计策略框架及自然科普优化路径;实地调研盘锦市盐碱地环境问题、确定适合当地的耐盐碱植物品种、并建立生态修复示范点等。
项目管理、组织统筹能力提升——通过对项目管理、团队管理课程的学习及项目实施、社团运营的实践,涓流伙伴收获非常多的经验和启发,提升了自身能力和信心。
往期伙伴真心话
课程学习
浙江大学学生绿之源协会
@曾小芸同学:
资助项目配备的课程为我们打开了环保全新视野,课程中系统性的知识框架和实际案例的结合,让我对环保的理解从零散的概念上升到了整体的认知,特别是学习到很多关于生物多样性、零废弃、气候变化等专业知识,能帮助我们提高环保活动专业能力。绿资酷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课程,包括环保公益组织创立运营、财务宣传等,令团队获益良多。
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青年之声”学生实践团
@李仪缘同学:
听了绿资酷的课程,我们团队成员都收获颇丰。“青年与公益传播”课让我们明晰了公益传播需靠感染力内容、多方合作与受众互动吸引参与;“项目管理入门”课系统讲解全流程,让我们明白其需实践积累以提升技能;“领导力入门”课则点出领导力对团队和个人成长的关键。这些课程为我们参与环保公益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也助力我们更好地投身相关活动。
导师辅导
苏州大学社工协会
@范文心同学:
项目期间,与包忠碧老师的交流使我们团队感触深刻。包老师强调了“环保与社工领域的结合”,使我对项目是否真正实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交融,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拼凑这一点更加重视。同时包老师就组织发展的长远视角,提出了关于社团组织的建议,跳出了项目本身的短期产出,着眼于成员的成长和社团的长期健康。这给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项目“做什么”、“做成什么”很重要,但“项目为谁做”、“项目能留下什么”同样重要。
烟台大学“零碳未来”青年志愿者协会
@程宇晨同学:
与鲍艾艾老师的深度沟通,是一次从“理想主义项目设计”向“现实主义实践路径”的认知跃迁。我们带着对环保公益的浪漫化想象,将多元创新模块堆砌为“解决方案”,却忽视资源约束与场景适配性。老师以“预算张力分析”直击问题本质,让我们直面“创新必须锚定可行性”的底层逻辑。
交流全程,老师传递出公益实践的底层生存逻辑——在资源有限性约束下,唯有构建“小而深、专而精”的价值模块,才能突破“广而浅、散而弱”的执行困境,真正沉淀可持续的社会价值。这种认知,既是对项目执行策略的校准,更是对公益实践方法论的系统启蒙。
青年导师
@吴荣芳:
在项目设计方面建议项目团队考虑小切口,能够根据这个小切口往下挖深,选取核心目标可持续地做下去,不能够贪多求全。同时要考虑团队的执行能力,作为学生社团不能够纯粹理想化,项目设计要和自己的专业和所处的地域有相关性,后期执行也会更有利。
项目内容选择方面,希望大家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创新点,活动不要流于形式化。伙伴们在做项目时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寻找和联系身边和外界的资源,比如我们的老师专家、学校、周边的社区以及相关的企业和公益性机构等,我们青年伙伴的优点在于我们的热情、动力和恒心。
社群互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拼鸟制作组
@庞余蕾同学:
在涓流行动社群中与伙伴们分享实践经历时,能感受到强烈的共鸣与思维碰撞,尤其在活动策划、资源对接等场景中,通过借鉴他人的组织方法(如流程设计、用户动员技巧),切实提升了自身的活动运营能力。这种开放式的经验传递,让社群成为兼具实用性与温度的学习平台。
华东师范大学爱鸟俱乐部-生命与自然协会联合项目组
@邵晓美同学:
涓流社群氛围十分好,团队在其中分享本团队的项目成果;茶话会的交流分享也让我更明白一个好的公益项目应该如何开展,也为我提供了很多可以开展的有关公益、环保方面活动的设想。很多团队的项目成果都十分优秀,也有不少项目时间周期长,影响力大,面向的群体广,更让我认识到本项目在活动开展方面的不足,以及后续可以发力的方向。
暑期线下训练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夏欣玥同学:
这是我参加的第一个系统的培训营期,第一感觉就是流程设计非常的完整,涉及的能力训练很全面。学习到很多关于领导力和公益事业的知识。对我协下一步工作计划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创新的角度开展活动。
重庆工商大学绿艺团队
@周涛同学:
参加完训练营真的特别受触动。看到前辈们踏实做环保的坚持,还有各种项目从创意到落地的经验,感觉自己之前的热情终于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聊天,也更强烈地感受到身上的责任。接下来我打算把学到的方法用到校园旧物回收项目里,先做调研优化流程,让活动更规范、大家参与度更高,把这份收获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希望能够支持鼓励一批又一批爱公益、爱环保的优秀年轻人加入到环保公益事业中来。新的一年,我们期望在更多青年人心中播下环保公益的绿色种子,静待未来开花结果,共同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你对自己的团队和项目有信心,并渴望提升进步,欢迎报名一个长江“涓流行动”,这将会是实践环境保护事业的绝佳机会,也是提升锻炼自身能力的捷径。
关于“一个长江”
“一个长江”环境保护公益项目由华泰证券于2018年设立,以长江流域为重点区域,携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NGO和高校、自然保护地及社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乡村生态振兴,并以ESG为纽带,促进保护机构与资本市场对话合作,引导资本向善。
2022年5月,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华泰证券合作设立“一个长江”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在资助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同时,还将为环保公益行业提供持续的动能,助力不同阶段人才的成长,包括培养具有经济、环境、社会议题平衡感的领军人才,奖励一线青年骨干,资助有志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大学生科学、理性地开展环保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