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适应共学”通识课总结

气候适应

时间:2025-10-15     访问量:17

本期气候变化适应共学营项目由CEGA和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助力国内环境资助者和NGO在内的社会组织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项目主要通过气候变化适应通识讲座以及项目地实地考察和交流两大模块开展相关活动,搭建国内外经验交流平台,推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通过“学研结合”模式,赋能社会组织成为气候行动关键力量。通识课程板块于8月19日开始,9月2日圆满收官,四场高质量通识课在线引发了共学和直播观看者的积极互动,吸引线上13000多人次参与学习。

四大模块全面解析,构建气候适应知识体系

第一讲:8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气候适应领域专家郑艳带来《气候变化适应:定义、趋势与国内适应政策分析》。她从适应与减缓的差异与协同讲起,深入解读国际政策框架和《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为系列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讲:8月20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技术与产业推进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张雅京聚焦《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政策及其实践情况》,系统分析两批试点城市政策、建设举措及现状,并结合典型城市案例展开深度讨论。

第三场:8月27日,宜可城(ICLEI)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东亚秘书处主任朱澍分享《国际机构气候适应设计案例》,介绍国际韧性城市建设案例,并分享从气候韧性角度城市气候风险评估的基本逻辑。

第四讲:9月2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曾繁旭主讲《中国气候适应传播》,系统阐述气候适应传播的重要性、挑战与实践路径,解答“说什么、谁来说、怎么说”的核心问题,为气候传播工作者提供实用指南。

线上线下联动,赋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力

本次课程不仅面向10位共学成员提供深度互动机会,还通过直播方式向公众开放,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关注气候行动的同仁能够参与学习。系列课程采用“专家讲座、互动问答、课前课后回顾等多种形式”,帮助参与者形成对气候变化适应的全面理解,提升资助方向分析与项目落地能力。学员反馈通识课程:“第一次成系统地学习气候适应知识,对我帮助很大”、“老师们的很多分析和指导意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很需要这样的平台来连接各位伙伴,系统性更强地学习相关知识”。

共学共创,推动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

CEGA作为环境领域的平台型组织,始终致力于推动气候知识共享和实践创新。本期共学课程通过系统性的内容设计和开放共享的传播方式,为气候适应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有效促进了国内前沿探索者、实践者经验的交流与借鉴。有关通识课精选片段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图片

我们的气候变化适应共学营未完待续,之后还会举办沙龙活动邀请营员给大家深度分享体会与收获,并发布相关报告,敬请大家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