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动”|气候行动与可持续社区四川研学营回顾

气候行动可持续社区

时间:2025-11-10     访问量:3

2025年10月28日——11月1日,由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主办的“有感而动·气候行动与可持续社区研学营”在四川圆满完成。来自“乡村社会组织应对气候变化赋能项目”(博世中国资助)的项目伙伴、“恒星伙伴计划”(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三期种子伙伴,以及资助方和相关合作方共计30家机构的40人参与了此次研学。

本次活动还得到了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北川羌族自治县大鱼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HOPE学堂、成都东方逸景院落管理小组、绵竹市九龙镇遵道社区两委、秦家坎村两委、泰平椿苑民宿的在地支持与协办。

低碳与气候韧性城市社区参访

10月28日,研学营伙伴们一早来到成都根与芽协同陪伴十余年的成都东方逸景小区,在东方逸景院落管理小组的导引下,开启了低碳生态与气候韧性社区的参访与交流。

6.jpg

李叔颇具感染力的现场分享 图源:王健

东方逸景是我们行程中的第一个参访地,在最后一天的结营仪式上,仍有伙伴提及了这段经历所带来的收获。

伙伴说

“在研学营刚开始时,我是迷茫、困惑、犹豫的。当到了东方逸景,亲眼看到了79岁的奶奶都在做志愿者服务时,对我触动很大。听了李叔介绍他们从无到有的过程,我觉得我面临的问题在李叔这里都是小问题。”

“研学营前两天在东方逸景社区以及遵道社区的参访,给了我学习的模板。”

7.jpg

“有感而动”气候融合工作坊

10月29日—30日,“有感而动”气候融合工作坊在绵竹市九龙镇遵道社区举办。研学营伙伴按照沿海与海岛、西北、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等区域分组,通过使用“有感而动气候感知与认知”卡牌,听取“有感而动,大题小做”专题讲座,使用“问题树”和“希望树”进行气候风险识别与气候行动策划,完成了“感知—认知—意愿—行动”的气候融合框架的设计与行动计划。

8.jpg

合一绿吴昊亮理事长为活动致辞  图源:王健

9.jpg

“气候对对碰”辩论现场热火朝天  图源:王健

为期一天半的工作坊让伙伴们看到了气候行动的方向。

伙伴说

“这一次活动解答了我对于‘如何在社区开展气候行动’的好奇和疑惑。流动人口社区在气候融合方面能做什么样的事,本来更多的是忐忑,现在想去试一试、摸一摸。”

“整个过程中我很投入,也在认真学习气候变化相关的知识和工作方法。其中包括了中国历代气候变迁,社会学与气候变化。大君提到的两本书,我是计划去读一读的。”

10.jpg

乡村低碳生态社区参访

在恒星导师、成都根与芽理事长罗丹、执行主任赵璐和遵道社区党委郑伟书记的导引下,研学营成员走访了遵道社区生活废弃物在地资源化示范基地、太平水库和文风村、清泉村、秦家坎等开展乡村有机废弃物可持续管理的村落。

11.jpg

参访完各具特色的村庄,研学伙伴又前往“5·12大地震”后由万科集团援建的零废弃学校——遵道学校,并在这里一起动手,做了美味的柴火鸡。

12.jpg

柴火鸡小队

晚饭后,遵道社区郑伟书记、秦家坎村罗忠富书记与研学营伙伴就乡村如何开展低碳生态社区建设进行了热烈互动。虽天色已晚,秋雨也凉,但心与心的交流会带来温暖。

13.jpg

伙伴们与两位书记现场交流  图源:王健

活动期间,大家用遵道社区生活废弃物在地资源化基地堆肥花园里的香草,进行了香草纯露的制作和香薰体验。

灾害、生命教育与生命动能

10月31日,研学营成员在北川大鱼公益和四川原点公益负责人刘剑锋(刘队)的导引下,参观了5.12大地震后的北川老县城遗址和大地震纪念馆,触发大家对灾害、生命以及生命重建的思考。当晚,营员入住“5·12大地震”后参与救灾的高思发(高队)和伙伴们在震后创办的大鱼公益妈妈农场,聆听了高队和刘队的行动故事,与农场的孩子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14.jpg

刘队在车上讲述大地震为北川带来的巨大影响  图源:王健

15.jpg

高队分享生命故事与大鱼公益妈妈农场的故事  图源:王健

伙伴说

“在北川参观灾区遗址以及大地震博物馆时,比地震发生的那年哭得还厉害。当灾难来临时,谁敢说人定胜天?”

“我看到高队全力以赴背后,他的妻子、他的团队伙伴对他的支持,以及他们之间通过对话带来的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让我在农场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感受到能量和同频共振。”

“我看到了妈妈农场很多用心的设计。进门处机构的发展历程、业务展板、场所内外的标语,还有不同空间的设置与功能。当然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孩子们。孩子们干干净净,有礼有节,自由且自主。特别是晚上的家人会议,看到了孩子们或熟练、或拘谨的样子,真实而有力量。”

11月1日,行动研究专家龚尤倩老师和HOPE学堂的张密老师分别带领了“行动研究”与“应用戏剧”工作坊。两场工作坊分别用“二人四水流”反映对话练习和应用戏剧的方式帮助大家打开心扉,回顾过往的生命历程,明晰行动方向,激发生命动能,让行动者看得见和被看见。

不同的形式,为大家带来了相同的力量。

伙伴说

“行动研究学习让我十分受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希望后面有机会有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行动研究工作坊让我有机会练习反映对话,以叙说者的身份去理解‘框架分析’与‘重新框定’。有真实的体会,是不一样的行研学习。”

“研学中一天的戏剧工作坊刷新了我的感受。整场活动中,我没有感受到紧张时的心跳,不怕做错、做不标准、做不美观,竟然还有些乐在其中。而过去,我最怕登台表演了。老师不评判、鼓励、引导的话语提示,为工作坊营造了一个安全的环境。”

“……经过几天的学习,我慢慢接纳了自己,觉得办法总比问题多。特别是经过一天的戏剧工作坊,我觉得我自洽了很多,与过去的我有了进一步的和解。”

结营仪式:自由书写与打气之书

11月1日傍晚,研学营以“自由书写”和“打气之书”的形式,举行了结营仪式。通过自由书写,大家以可不具名的方式,回顾在整个研学营过程中自己的状态、看见伙伴们的闪光点,也就组织方的组织工作进行反馈。

随后,营员们基于本次研学的所学所感,制作了自己和团队未来三个月要完成的动作和具体可衡量产出成果,进行了自我宣言,并通过盲盒的方式,找到了自己行动的监督者和协同陪伴者。

最后,营员们与大鱼公益妈妈农场的孩子们在蒙蒙细雨中,举行了一场能量满满的联欢晚会。

16.jpg

细雨中,有的人在笑,有的人在哭,但大家都是幸福的   图源:王健

为期五天的研学营结束,这是一场行动者相互看见和激发的研学之旅,也是行动者再出发的动员会,号角再次吹响,也请再听听大家的自我觉察与行动宣言吧!

机构简介

合一绿起于对环保议题的关注,致力于为“想做环保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怎么做好”的公益行动者和组织提供成长支持。

经过十年探索,合一绿形成了一套融“规模化课程开发运营+个性化陪伴辅导+信息与知识共享平台搭建+小额实践资助+行动研究与知识沉淀”为一体的赋能体系,帮助公益组织形成有效的组织与业务模式,成为公益生态系统的积极构建者,直接支持了200余家公益组织、300余家高校社团、千余名公民行动者的成长。并由此,进一步开展了环保与跨议题交叉领域的融合赋能工作,其中,已面向超过100家不同议题领域的社会组织和自组织开展气候融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