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日,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12家国际、国内环保公益机构,启动“守护心中的桃花源”资助计划,资助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参与中国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
可光给钱还不够,
还配套了技能提升服务
自然保护地网上培训课程
来! 了!
合一绿学院接受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联盟委托,将于5月份开展《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网络培训课程,解读自然保护地理论,分析各类案例,为有意愿参与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建设和运营的民间机构进行培训和辅导,搭建分享交流平台。
课程时间:
晚上 8:30-9:40
【40分钟网络课程+ 30分钟互动交流】
授课方式:
CCtalk平台网络授课
【进入课堂的具体方式,将在您报名并通过后,以邮件方式告知】
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主要面向自然保护机构工作成员及长期从事自然保护工作的个人。
【有意愿参与资助计划的机构或个人,需全程参与此次网络课程】
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5月15日中午12:00
报名方式: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 http://form.mikecrm.com/bVX3qK,在线报名。
马剑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总裁
马剑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参与桃花源基金会的创建工作,在生态保护一线工作超过13年。2002年-2015年供职于TNC,曾参与设计和执行了全球首个CCB金牌森林碳汇项目,并带领团队完成云南、四川、内蒙面积超过1万公顷的多个碳汇造林项目,并实现碳交易。主导开发了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的分析工具,和环科院合作开展的《气候变化对中国32个陆地保护优先区影响和适应研究》课题获得环保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马剑曾任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执行主任(2013-2015)。
王德智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首席科学家、副总裁
王德智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动物学和保护生物学博士学位,参与桃花源基金会的创建工作,负责桃花源基金会科学指导及保护地项目执行。王德智拥有超过10年的一线生态保护工作经验,2008年-2015年供职于TNC,曾负责梅里国家公园项目、内蒙古生态恢复与保护项目,后负责TNC中国所有野外项目执行。
田犎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总裁
田犎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做过飞机设计师、纪录片导演,现负责桃花源基金会科学指导及保护地项目执行。田犎2004年进入保护领域,长期致力于推动协议保护在中国和亚洲区域的发展,具有丰富的保护项目设计和管理经验。
冯杰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社区保护项目主任
农业经济管理硕士, 2008年进入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先后负责协议保护项目、熊猫蜂蜜项目和社区保护地项目,目前负责川、甘两省5个项目点的管理工作。具备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和保护地设计、管理经验。
彭奎 全球环境研究所(GEI)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经理
中科院生态学博士,马里兰大学博士后,主要负责生物多样性变化、社区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正在三江源、宁夏、四川、内蒙等中国西部地区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社区生态保护、生态服务型经济发展和国家公园体制的研究与实践项目。
张颖溢 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美境自然)发起人
北京大学环境与生态学学士和动物学博士。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和灵长类专家,曾在广西崇左开展白头叶猴的野外研究和保护,在白头叶猴的行为和生态学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工作期间创建保护小区,长期致力于濒危动植物(如黑叶猴、元宝山冷杉等)以及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能力建设。
在中国自然保护地存在保护空缺、管理能力不足、民间保护热情高涨、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自然保护的大背景下,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12家国际、国内环保公益机构共同发起致力于推动民间自然保护事业的非营利性公益社会组织——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联盟,希望通过搭建资金、资源、技术、交流、能力建设平台,建立民间自然保护地规范、标准和评估体系,调动社会力量支持一线自然保护机构开展保护,推动中国自然保护地制度建设和法规完善,配合中国政府落实“爱知目标”,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为建立中国多元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填补保护空缺、提高管理能力、扩大有效保护面积做出贡献。
成员机构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
大自然保护协会
自然之友
阿拉善SEE基金会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保护国际基金会
全球环境研究所
美境自然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世界自然基金会
保护地友好体系
巧女公益基金会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