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蹊计划中,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为家乡的水保护而努力行动。本期,我们一起来了解宁德市乡水守护者协会(简称宁德乡水)的陈海兵。
谈起做环保的缘由,陈海兵说:“这里是我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不想看到它受伤害。”
这位一身棉麻衫的90后年轻人,看起来更像是谦和的修行者,很难让人把他和那个在污染现场调研的环保公益人联系在一起。两年前,他创办了一家民间环保公益机构——宁德市乡水守护者协会。
2011年,还在读书的陈海兵,第一次接触到环保公益组织——福建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这是一家专注于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帮助引导受污染村民理性沟通的机构。深入了解之后,陈海兵开始对环保越来越感兴趣,从环境信息收集员到项目负责人,积累了许多的环境调研经验,也意识到家乡的环境正在被严重污染。
他决定做些什么。2014年,在福建绿家园的支持下,陈海兵创立了宁德乡水守护者协会,为家乡环境保护而行动。当时,他刚刚大学毕业,环保的道路上,却已经走了3年。
机构成立初衷,是改善和解决宁德当地的工业污染问题。当时,宁德周边的部分工厂存在违法偷排污水现象,对环境造成危害,包括重金属、人工合成革等产业的污染尤为突出。宁德乡水,正是希望通过信息收集、实地调研、建立企业环境档案等方式,加强对宁德当地企业的环保监督,推动政府部门依法查处企业违规问题,同时发展更多家乡环境守护者有效参与环境监督工作。
在陈海兵看来,获知环境信息是公众参与和监督的前提。建立企业环境档案成为了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今,宁德乡水已增加环境信息数据库信息1000条以上,建立福州及宁德地区污染源企业环境档案15家以上。
2015年宁德市爆出的镍合金污染事件,成为“宁德乡水”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长久以来,以镍合金为主的钢铁企业在宁德市的发展,不仅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粉尘污染,噪声污染,废水直排海洋,件件困扰着当地村民的生活。
在陈海兵和”宁德乡水“的帮助下,村民们已经可以用更理性更专业的方式表达环境诉求,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当地企业的民间环保监督系统和信息申请、举报体制。在多方参与下,某些涉嫌违规排放的企业已经进行积极有效的整改,当地政府部门也对靠近污染区域内的部分村民进行了安置。
成立两年多,“宁德乡水”通过努力,成功推动召开首次当地听证会的召开,为当地居民与当地政府的有效沟通建立了另一座桥梁,成为村民信任的民间助力。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但没有人知道最初的道路是怎样的艰难。
从一个环境保护行业的外行人开始,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向着目标而努力行动: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他抓住一切机会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课程学习;没有足够资金购买更多专业设备,他就向其他环保组织借设备来进行调研,一部相机、几种常用的试纸和试剂,便是他们的全部资产;没有充足的人手,两年多来他独自一人支撑着“宁德乡水”,拿最基本的工资,跑遍了宁德每一条小河、每一间厂房。
“今年年初我们招到一个实习生,现在我们机构有两个人了。”说到这,陈海兵的语气听起来十分愉快,“作为刚起步的环保组织,我们现在的团队还不够稳定,我们也希望能拓展更多的资源,来稳定目前的团队。”
机构创业之初,宁德乡水也面临着资金、人员的压力。2016年,宁德乡水加入了成蹊计划,获得了关键的资金支持,而陈海兵自己也加入了成蹊计划水学习网络,在老师们的专业辅导下获得能力的提升。
问及将来的发展规划,陈海兵认真的答到,他会先稳定目前的项目团队,将来也会考虑开拓新的项目,寻找更多合作伙伴,目前已经与福建绿家园开展项目上的合作。从现有的环境监督逐步扩展到综合性的社区环保扶助项目,同时寻找新的资金来源。无论如何,他会继续将“宁德乡水”做下去,为家乡的环保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谈到家人对他做环保的看法,陈海兵觉得自己很幸运,身边的朋友、亲人非常支持,大家希望可以在他们的努力下,一起保护好家乡的环境。而对于打算进入环保行业的公益新人,他提醒到:要准备好面对各样的困难,虚心向行业内的前辈学习,脚踏实地去前行。
在陈海兵看来,一线环保组织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也有不容忽视的局限性。但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自于对周身环境现状的担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支持这些民间的环保组织。
对他来说,环保远不止是一份事业,更是生活、乃至生存,”做环保,就是做自己的事情”。
宁德市乡水守护者协会
宁德市乡水守护者协会是绿家园孵化并扶持成立的环保公益组织,成立于2014年12月。我们关注宁德当地工业污染问题,致力于推动当地环境的改变与污染的解决。
成蹊计划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合一绿学院合作发起“成蹊计划”水保护组织培育支持项目,期待为一批处于新生期的水保护行动者提供包括资金和能力、信息在内的联合支持,并培养和吸引一批青年人才加入水保护队伍,培育一批“核心业务专业性高、团队有行动力且发展资源上可持续的水保护组织”,期待未来实现“每一条河流都有守护者”的美好蓝图。
微信公号:合一绿院
新浪微博:@合一绿学院
官网:http://www.hyi.org.cn/
本文为合一绿学院原创,作者张萌,编辑王琦。
允许非商业转载分享,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商业性转载应联系合一绿学院获得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