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蹊计划中,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为家乡的水保护而努力行动。本期,我们一起来了解南昌青赣环境交流中心(简称“南昌青赣”)的刘丹。
刘丹
南昌青赣环境交流中心总干事
与环保结缘
说起做环保的初衷,刘丹脱口而出:“玩。”
从最初被环保社团的多样活动所吸引,到真正意识到行动带来的改变,在环保这条道路上,刘丹经历了探寻的低谷,也品尝了坚持的成果。
作为一个地道的江西人,鄱阳湖、赣江、庐山,这些青山绿水是他最初的家乡记忆。上大学时,刘丹在进入了资源与环境学院后,误打误撞地加进入了学校的环保协会,这让他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在前辈的引导下,他从学校社团走进地区性青年环保组织,开始从更多角度去关注环保。用他的话说:“慢慢地染上了一种叫环保的瘾。”
发展新思路
2000年,大学生环保社团蓬勃发展,许多后来影响力非常大的社团甚至是环保组织,都是在这个时期萌芽生长的。看到那些发展迅速的社团,刘丹很向往,他也想带领所在的社团成为江西本地的“领头羊”。
“专职化、专业化、社会化”,从其他社团请教取经回来后,刘丹总结出社团未来方向的九字真言,但社团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却成为了前进的拦阻。而此时他在志愿服务的环保组织,也无法理解这个在当时看起来无比疯狂的年轻人。
不被认可,但依然坚持。机会来了,刘丹把自己关于社团发展管理的思路理念整合成方案,获得了一次公益创业大赛的省区季军,一年后获得了全国冠军。这份意外的惊喜给刘丹带来了信心,组建团队,组织了环境保护项目。在此期间,他遇到了吴昊亮(后来的合一绿学院执行长、青赣的理事)。在吴昊亮的支持下,刘丹和团队加入了青新伙伴,参加了多场环保方面的培训,一切看起来渐渐步入正轨。
寻觅与回归
毕业时,原本一心想做环保的他,突然有些犹豫。NGO需要协调足够多的社会资源,他开始反思,厚德载物,自己真的有这个“德”吗?深知自己太过年轻缺少经验,刘丹决定给自己充充电,于是他将已有雏形的青赣环境交流中心团队交给志愿者进行配合管理,自己则进入政府单位,兼职来做环保。
几年之后,问题逐渐显现,缺乏全职工作人员的团队逐渐涣散,定位不准、专业性欠佳等问题愈加严重。刘丹有些坐不住,十分焦虑。
是时候转型了。经过几次理事会下来,青赣的业务逐渐得到了梳理,也链接了部分资源,但团队依然不稳定。从机构的长远发展来看,理事会鼓励刘丹全职工作。他想了一下,几年的时间已经足够长,自己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也是时候开始大胆尝试了。 2016年,刘丹离开政府单位,成为了青赣环境交流中心的全职工作人员。
尝试中前进
第一步就是要着手解决 “遗留问题”。然而,随着他对机构进一步的了解,却发现了更严峻的问题:想要发展,就必须开拓项目,必然需要资金和人力。而机构资金的匮乏、人才的缺少像两座大山一般压在他的肩上。
成蹊计划的资助为青赣环境解决了燃眉之急。导师的培育和辅导,也使他学习到更多的工作手法,与其他伙伴的交流中也获得许多经验,个人能力和机构发展都在逐步提升。
刚开始,机构在许多方面都有涉猎: “环境保护是一个很大的工作,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然而后来,刘丹渐渐发现,这样大而泛的工作领域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于是,他开始结合江西本土的环境特点——青山绿水,找到了“水”这样一个联结众多环境领域的结合体。
从之前做大而杂的环境项目转型到专业进行水环境保护;工作手法也从简单的环境宣教及媒体曝光,进化为更有社会影响力的专业行动,工业污染调查、申请环境信息公开、与污染企业进行对话,完成了从评估到推动,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未来的方向
“NGO 应该更多的了解政府内部的东西,运用他们的体系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在政府部门工作过的经历,让他更认识到与政府沟通合作的必要。青赣的重点项目——赣江流域环境信息公开项目——也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
自2015年开始,青赣对全省11个地市环保部门的环境信息公开进行了评价工作,发现了较多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为了进一步推动赣江流域环境信息公开,让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青赣决定继续开展基层环保部门环境信息公开法律知识培训、推进环境污染事件的举报,利用工业污染数据库评选赣江流域年度污染企业排行榜,推动污染企业的治理和监督等工作。
他们利用江西省环境质量数据发布平台和未来地图检测数据,通过微博等信息平台举报污染企业并发出公开举报信,以此来推动污染企业的治理和监督工作;同时,青赣会对赣江流域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情况进行调研,并发布评价报告,以此来推动政府对于环境污染事件的治理和整改。
未来,刘丹说还会继续坚守下去,他想慢慢走好这条环保之路:“活下去是当务之急,把青赣带领成为一个专业环保机构是目标。虽然道路坎坷,勇敢前行,相信未来是美好的。”
南昌青赣环境交流中心
青赣环境交流中心是江西省一家民间自发形成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环境保护类组织。中心立足南昌,致力于保护鄱阳湖及赣江流域生态环境及开展公众环境教育,同时通过自身努力推动公众、政府、高校、民间组织、企业和媒体等共同参与环境治理,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
成蹊计划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合一绿学院合作发起“成蹊计划”水保护组织培育支持项目,期待为一批处于新生期的水保护行动者提供包括资金和能力、信息在内的联合支持,并培养和吸引一批青年人才加入水保护队伍,培育一批“核心业务专业性高、团队有行动力且发展资源上可持续的水保护组织”,期待未来实现“每一条河流都有守护者”的美好蓝图。
微信公号:合一绿院
新浪微博:@合一绿学院
http://www.hyi.org.cn/
本文为合一绿学院原创,作者顾思琪,编辑董丹丹。
允许非商业转载分享,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商业性转载应联系合一绿学院获得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