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TA们站在一起做同一件事
TA们散落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
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生轨迹
却因为一个共同的愿望而相遇
合一绿与万科公益共同发起垒土行动,联合众多行业大咖和资深行动者,为社区垃圾分类种子行动者,提供精准有效的线上课程和线下辅导,陪伴更多社区废弃物管理先锋的生发与成长!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
唯有关心,才会行动!
让每一个社区都有零废弃行动者
在小区里推广堆肥实践总共分几步?该找谁谈合作?地从哪儿来?万一有异味居民反对怎么办?本期我们邀请垒土行动乐慧分小组的石艳艳,请她介绍蜂鸟团队在社区花园里的厨余堆肥实践。上面的疑问能不能找到答案呢,快来看看吧~
我为什么推广厨余堆肥实践?
在参加垒土学习之前,我并不隶属于任何公益组织,也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只是一个在家带孩子的家庭主妇。但一直还是很清楚,希望孩子能在比较自然和接地气的环境里长大。
在孩子出生后得两年半陪伴时间里,我观察到,小区很多孩子是由老人带的,有些老人不是很擅长带孩子,只是任由孩子们自己玩儿然后在旁边磕瓜子聊天,有些是对孩子过度关怀,生怕孩子弄脏了或者受伤了。孩子们就这样度过一上午,中午由老人带回家吃午饭。
小区里有很多公共绿地,由于物业费比较便宜,绿化方面管理得不是很好。我就想用这些空地营造一个大家共同经营的花园,把社区里面的老人和小孩聚在一起。发挥老人们的种植经验,孩子们也能玩玩土、看看植物。
基于这个想法,我找到社区、物业与他们进行沟通。一开始他们非常支持,在地图上的1区给了我一块地。
第二张图就是这块地的实际情况。虽然物业每年会请园林工人进行打理,但当时这块地上几乎是光秃秃的,仅有零星的杂草。
了解了地块的情况,我找到了当时的朋友、现在的同事耿凤鸣,讨论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分区功能规划。
“落地”过程中的一波三折
但我们想要打开铁门进到空地时,问题来了。空地旁边有一个游泳池,游泳池一侧是个老年人活动中心,那里的人说这是他们的地,我们不能用。
我们当时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邀请他们参与到花园营造中来。但似乎没有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也没找到对的人,我们得到的答案仍然是不能用这块地。后来经过了解,这块地的产权并不在小区业主委员会手里。
没地了,设想中的花园到底要建在哪里呢?我想到了另外的办法。当时我在太仓发起了一个可持续生活市集,我们邀请了很多农户参与摆摊、做手工、垃圾分类、旧物改造、跳蚤市场的活动。市集活动一直是场地方无偿赞助的,如果把市集的人和花园的形式进行相结合,做一个有统一理念的场域,岂不美哉?一番沟通之下,场地方同意了。
这个地方位于图中2区。我中意它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离我所在的小区仅隔一条街,能辐射到周围的小区,第二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公益的性质和市集的人流量,有我们之前累积下来的粉丝。如果利用市集周围空余的地,进一步进行我们的旧物改造、垃圾分类、厨余堆肥与花园结合的形式,我相信它呈现的状态和效果一定会更好。
厨余堆肥实践最终走进社区花园了吗?
在这个想法酝酿期间,太仓这边发布了一个公益创投项目招募。我们就以花园与堆肥相结合的主题提交了项目申请书。很快方案入选了。但推进过程中,问题又回来了——市集所在地不属于社区本身,不符合项目的要求。所以我们需要继续与社区沟通,回到小区里面去。经过很多纠结,我们决定回到我所在的小区。
我们继续跟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沟通。经过综合考虑后,社区党支部书记向我们推荐了图中的3区,也就是位于我们小区内一个幼儿园的一块地。书记表示,如果幼儿园的项目推进效果好,可以把项目再扩展到幼儿园对面的公共花园里去。
因为幼儿园本身场域具有一定的固定性、界限及隐蔽性,我跟书记沟通时,希望通过在一个可以种植的环境里面,把旧物改造、厨余堆肥等融入进来。起初书记有一些顾虑,因为我没有社工的经验,另外厨余堆肥可能会产生异味,怕对幼儿园师生产生影响。也因此,在幼儿园项目落地、方案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工作任务细分的过程中,我们与幼儿园教务老师有很多交流,分析如何把项目活动和日常教学相结合、垃圾分类与厨余堆肥相结合、学
校的教学和社区活动相结合。
最终,我们在幼儿园里面设置了几个大的区域。在花园入口设置了感官香草花园,设计了四季花园,通过种子和植物的排布让花园四季都有鲜花开放。在阴凉的地方,我们设置了野花草甸和野花小径。还设置了采用厚土栽培的菜园以及植物森林。另外还专门设置堆肥两个区域,一个区域用来收集落叶和杂草,另一个用来收集幼儿园的厨余垃圾。
为了更好地打动幼儿园老师,我们整理了三个领域内容:第一,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体验,教孩子如何可持续看待身边的能源,包括土壤资源、太阳能资源、水资源;第二,从生态和园艺角度,通过种植方式让有机质回归到土壤里,更系统地看待花园里的小兔子等小动物;第三,通过种植蔬菜和花给小动物们提供栖息地,亲手做一个昆虫的住宅。
在互动和体验方式上,我们也考虑到孩子们在没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怎么样互动。于是,我们在各个区域设置了多个蚯蚓塔,让孩子可以自主进行厨余果皮的投放。另外综合考虑了幼儿园的一些具体需求,比方说有一个区域墙面非常脏,我们就考虑用垂直种植的方式将墙面进行遮盖,同时让孩子体验垂直种植的方式。
这个项目2019年12月初立项,12月底确定方案。但因为疫情原因,我们的花园落地和执行有了大量延误。近期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我们从社区召集了一些住户来参与活动,上一次的活动中,大家一起做了一些种植、野花草甸以及兔子屋,还做了一个堆肥项目,制作了堆肥筐。在整个过程当中,大家的参与热情都非常高,尤其是孩子们,比如做落叶堆肥筐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参与了搭建,把棍子敲进去,把铁丝网固定在支柱上。
△制作落叶堆肥箱
4月19日,我们的第二次活动,要制作蚯蚓堆肥塔以及单厢堆肥箱,昆虫酒店。
△为幼儿园饲养得小白兔制作移动兔笼
社区花园堆肥实践中我的收获?
总的来说,通过垒土的学习,让我受益很多。
第一,我对垃圾分类有了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有了更多专业知识的储备。
第二,我在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有所增加。在垒土学习开始之前,我就对如何在社区开展工作有了一定体会,比如了解社区里的各类机构的权力关系,如何找到社区里面的权力机构,怎样找到社区里面的精神领袖,找到兴趣爱好的典型群体等等。我在推进项目的过程的时候会反复去想,去提问自己有没有找到这些人,会不会有遗漏。
第三,在团队组建方面获得了一些经验。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当中,怎样让它变成大家共创的一个活动,而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工作,我觉得项目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视角。
因为疫情原因,项目有了一定的延迟,所以,在花园搭建过程中的宣传以及搭建完成后的宣讲和分类及堆肥转化还没有具体执行。有了这样一个一波三折但又柳暗花明的开头,我非常期待项目的后续推进和反馈,也很愿意将来与你们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