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计划诞生啦
2024年12月26日,在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行业发展项目总监李大君的主持下,在北京可持续社区行动网络伙伴的见证下,由北京市石景山区阿牛公益发展中心和北京市昌平区它山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发起的“牵手计划”诞生了。她得到了大家的祝福,也承载了公益伙伴们的期待。
牵手计划,即通过陪伴式赋能,支持社会组织学会梳理自己的行动逻辑、讲好自己的行动故事,生长出言说的力量,把我们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更好地呈现出来。
联合国和平使者、著名的动物学家
90岁的珍·古道尔博士说
如果你真的想要更好地让人改变主意
与他们争论是没有用的
批评他们也没有用
你必须找到
一种打动他们内心的方式
对我来说
打动人心的方法
就是讲故事
讲正确的故事
在过去半年里,阿牛和它山石在一起,超过200个小时的心灵陪伴和深度对话……我们初步摸索了一套讲好故事的心法和技法,给公益同行们“打了个样”。
从山脚到山顶,如何讲好我们的行动故事
阿牛项目主管汤婷,以“从山脚到山顶——如何讲好我们的行动故事”为主题,从“为什么要做陪伴式赋能、为什么是它山石、陪伴式赋能怎么做的、阿牛的收获”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陪伴式赋能的心法和技法。
为什么要做陪伴式赋能?
基于多年的行业观察,阿牛团队发现,很多社会组织在介绍经验做法时侧重在“做了多少场活动、上了多少堂课、培训了多少人、送了多少物资......”,但对“为受益人带来的变化是什么、为社区治理带来的成效是什么、更深层次的价值是什么”往往语焉不详。
很多社会组织不能有效提供和清晰呈现在参与解决社会问题中的独特价值;一些组织沦为办活动的“工具”,无法成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一元”;大部分组织缺乏洞察和判断,不能有效识别出真问题和真需求。基于此,阿牛希望尝试支持社会组织伙伴去讲好我们的行动故事,更好的呈现我们的价值。
为什么是它山石?
它山石于2020年注册成立,扎根“回天”社区,作为行业“小白”,不知道前途方向的时候,勇敢地走出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积极参加行业的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与阿牛相遇,看到了“可以前进的方向”,知道了可以借鉴的做法。在尝试摸索的过程中,即使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它山石依然不畏缩、勇敢向前。
它山石在初步摸索出自己的路径后,又发现了自己的局限性:一直在山脚下埋头做事,不知道如何去呈现。带着困惑,它山石又不断地走出去,在交流互动中最终明确了自己的需求——需要被赋能,希望通过梳理把自己整明白。在看到阿牛的案例报告——《共同行动的力量——兴寿:一场乡村乡村环境治理的社会实验(2016-2024)》后,它山石更加清楚自己需要被赋能的是什么。
2024年7月16日,在青岛举办的“零废弃社区示范项目”评估交流会上,因为大君老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它山石的事情做得很漂亮,但是故事没有讲好” ——激发了阿牛要去支持它山石讲好故事的愿望。这是阿牛在那一刻许下的愿望。
2024年7月31日,阿牛组织了一场“北京可持续社区行动网络建设邀约交流会”。它山石在那一刻表达了明确的需求和强烈的愿望。
双方的愿望是如此的契合,阿牛和它山石牵手了。
陪伴式赋能是怎么做的?
2024年6-12月,阿牛对它山石进行26次线上/线下的辅导,提供了八个方面的赋能支持。陪伴式赋能的独特点在于“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一起讨论共创”、“不是伙伴额外花时间精力来参与,而是完全结合伙伴推动的行动”。
举例 打地基:一场重要会议的陪伴式赋能
结合北京市2024年垃圾分类重点工作以及它山石推动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的实践,阿牛协同它山石联合相关方于2024年9月20日举办了“低值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研讨交流活动”。这次活动,为它山石打下了“坚固的地基”,让它山石能够将心法和技法比较快速地内化并运用。
全方位的陪伴和赋能
在会议的前期筹备、会议当天的组织、会后的复盘上,两个团队一起讨论共创。为了筹备这次活动,我们进行了线上和线下共计10次、近50小时的深度沟通,通过启发式的对话,把各方关系、行动逻辑等进行详细的梳理。
讨论共创会议目标和影响主体
通过深度讨论会议目标、希望影响的主体,从而清晰我们的“听众”是谁、他们“想听什么”,最大化地把我们要分享的核心经验和做法,与重要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匹配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关键行动者能够入局”,也能促使我们厘清要在会议中分享哪些重要内容。
“牵手”重要利益相关方
选择牵手方的原则:牵手相关方不是目的,回应问题才是目的。当大家各自在做事情的时候,形成不了合力,就没有办法回应复杂性的问题。“低值可回收物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通过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让各方分享经验做法,回应问题才是我们的目的——这也是“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原则下,共同行动力量的一次应用和体现。
“牵手”成功的秘诀:看到各方的需求,结合需求与各方沟通,通过牵手来回应各方的需求。
影响力/视野如何扩大:从霍营到北京、从北京到全国,从一个街道的视角扩展到全国视角。
从山脚到山顶,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到达的。
课件辅导:如何引人入局
通过“深度对话+试讲+逐页分析指导”的方式,阿牛协助它山石在行文逻辑、排版布局、措辞表达、文字颜色、标点符号等方面不断地完善,更好地“讲好故事”。
“一具体,就深刻”——在具体的细节上,我们不苟且、不放过,开心地“自己卷自己”。
标题如何“眼前一亮”
激起好奇心的关键词:一个好的标题,我们要知道它的关键词有哪些,每一个关键词可能会回应不同群体的需求。并且关键词要能吸引人,能激起好奇心。
听众视角:一定要以听众的视角去设计课件的所有细节,而不是“我们以为我们知道的,别人都应该知道”。
机构介绍:在茫茫人海中,如何让人记住“你”
它山石在茫茫人海中被识别出来的IP是“它山石≈回天”,这是我们是给自己的定义,促使我们从霍营街道跳出来,更关注“回天”地区,然后更关注从全国来看“回天”是什么——超大型社区治理样板,它山石在“回天”地区的环境治理探索将为全国其他超大型社区贡献经验。
跳出来:你以为你知道自己是谁,但是其实你不知道你自己是谁。
知道自己是谁:所有组织在描述自己机构的时候要让大家在茫茫人海中识别出你。
“讲故事”的措辞表达
珍·古道尔博士说,“打动人心的方式是讲故事”。我们在分享行动经验时,要把习惯性的“项目陈述逻辑”,转变为“讲故事逻辑”。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显然是更容易打动人心的。
对听众“友好”的行文逻辑和排版
“不友好”的课件
这是原来的课件,这一页有三方面信息:一线观察、低值可回收物的定义及全国数据。信息多,文字多且很小,这样的布局对听众“不太友好”:听众不知道看哪里,不知道重点要说什么,所以放了这么多信息等于没放。
“友好”做法:把一页拆成四页,重点突出相应内容。另外逻辑分为“微观:社区感性观察——中观:北京数据——宏观:全国数据”。
从第一稿到第六稿的变化,是怎么发生?
启发式提问:促进内在的思考
为什么要用这样“耗时耗力”方式?
授之以渔: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
主持人赋能:霍营街道垃圾分类专班李建华
会前阿牛协助主持人沟通主持词,逐句逐字修改完善,并在当天抓紧时间进行“现场演练”。而在会议进行的全过程中,阿牛的唐莹莹老师始终全程陪伴在主持人的身边。
李建华老师是第一次当主持人,在阿牛的辅导和支持下,他在短时内迅速成长为情绪饱满的主持人。
对话设计:自然之友垃圾减量项目主任孙敬华
再次“以听众视角”去设计所有细节。
会后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活动后,阿牛和它山石团队以及支持方万科公益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贾如婴、项目官员任筱煊进行了复盘,基于活动的目标、达成目标的行动、需要提升的点、收获以及未来一年的计划进行了对话和思考。通过复盘,再次感悟“从山脚到山顶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讲好我们的行动故事”的重要性。
牵手前行 一路生花
“原来一场交流会可以这样做”
它山石项目负责人王立敏分享了920低值会议“全方位深度剖析”过程中的收获:一是要有明确的定位:要清楚我们想呈现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二是要不断地换位思考,去探讨听众想要听到什么、可以收获什么;三是如何“卷入”相关方,还能把谁卷进来、怎么卷进来;四是如何呈现社会组织自身的价值。
它山石不仅“卷”自己,还“卷”社区,在社区沟通中,让社区看到与其原有固定模式不一样地方:基于交流会的目的和意义讨论社区层面需要呈现的内容,让社区看到他们自身的价值是什么。
它山石在共创过程中生长出了“知道了怎么讲故事以及拥有了部分讲故事的能力”。
先模仿——再创新
它山石在4天时间内化技法与心法并运用到“2024年10月18日中央民族大学师生参访霍家营社区”活动组织策划中,充分挖掘这次参访的核心需求。同时继续卷入两个相关方:街道和社区,一方面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一方面巩固和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另外通过不断的启发和影响社区,为社区固有模式增加了鲜活的色彩,更是让社区看见它山石在社区治理体系的所扮演角色的价值,与它山石形成共建伙伴关系,相关的事情一起商量以及推荐资源等(北京电视台的拍摄和报道)。
它山石在内化运用中,通过“先模仿——再创新——再超越”,以及不断地思考,既巩固了原有的能力,又生长出影响他人的能力。
感悟:用真诚换来真诚,真诚对待身边的人/相关方,就会换来他们对我们的真诚。
怎么让政府相关部门“听得懂”?
2024年11月27日,阿牛协同它山石一起接待了昌平区委社会工作部一行到它山石调研。这是它山石第一次接待“大领导”并且时间紧急,在阿牛陪伴下,它山石快速领悟到:一要了解调研背后的政策和需求;二要进行语言转化,要讲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这次接待促使它山石生长出了与政府对话的意识。11月29日,接待湖南湘潭社工部等一行,它山石再次的“先模仿,再创新”,提升了与政府对话的能力,并促进社区领导人看到了它山石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和价值,社区领导人对它山石的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社会组织被看见了!
陪伴式赋能的心法和技法:
• 助力它山石团队了解背后的政策和需求
• 作为“娘家人”,从第三方视角肯定它山石的作用和价值
陪伴式赋能的心法和技法::
• 利益相关方图“打样”:快速产出“霍家营社区零废弃5R可持续社区建设各相关方关系图”
• 阿牛“课件”打样:故事讲述能力和语言体系转化
从“山脚到山顶”的整体性思维
2024年12月13日它山石要在全国性的行业大会——第十一届零废弃论坛上做分享,阿牛在协助讨论完善课件的过程中,它山石执行主任冷冬晓说:我原来都不知道,我们干的这个事儿,是搭建了一个垃圾分类的管理体系!
心流对话
阿牛负责人唐莹莹老师回顾了为什么会深度陪伴它山石:一是在它山石团队身上,看到了阿牛曾经走过的路;二是因为知道来时路的坎坷,所以不忍心它山石迈进“坑里”;三是被“它山石的事情做得很漂亮,但是故事没有讲好”这句话刺痛,激发了阿牛要去支持它山石讲好故事的愿望。
北京市石景山区阿牛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执行主任唐莹莹
它山石负责人冷冬晓分享了为什么会牵手阿牛的心路历程:在心力不足甚至要被“踢出去”的艰难时刻,迫切的希望“把自己整明白,把机构整明白”;遇到阿牛发现“这就是我想要呈现的、想要提升的”,因此“不要钱、不要项目、不要资源,要立起来”;牵手阿牛“整明白了,并快速地立起来了”。它山石的价值被更多相关方看到并得到了认可,甚至影响到相关方的变化。
北京市昌平区它山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主任冷冬晓
现场所有的参会人员,在那一天的能量场中,被滋养、也被激发。北京市石景山区善度社会服务创新发展中心负责人白牡丹深有共鸣,强调“路终归是要自己去趟”;北京市东城区三正社工事务所负责人彭佑军被触动和反思;北京市大兴区绿色生活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官员陈淼表达“希望找到伙伴牵手前行”;自然之友垃圾减量项目主任孙敬华分享了她源于行动的使命感以及它山石学以致用的能力;北京市朝阳区玉华残障人士康养服务中心总干事高睿融分享了她想让残疾人越来越好的愿力以及建议出现无力感的时要去寻求帮助;以环保保护为目的的自然教育师松果强调了“专注和深耕”。万科公益基金会项目经理贾如婴提出:“我们希望可以更好地支持到大家”,项目官员任筱煊反馈“感受和汲取到了力量”。
2025年,牵手前行
在牵手环节,在场的13位伙伴书写了“我的擅长点”和“我认识的人的擅长点”,并分享了自己的特点以及触发的思考。在此基础之上,伙伴们充分表达了自己个人和机构的需求,并现场“牵手”了最需要的伙伴,一起在2025年“搞事情”。
更多信息请点击了解:
2024年12月13日,北京卫视报道【北京您早】垃圾分类,我们在行动——社会组织助推可回收体系
2024年12月6日,中国社会工作报报道:北京市昌平区回天地区社会组织聚势 “回天有我”有力
2024年11月30日,湖南湘潭社工部等领导到霍家营调研座谈——回顾|霍家营可持续社区多元共治研讨交流会
2024年11月27日,昌平区委社会工作部一行赴它山石调研指导工作
2024年10月18日,中央民族大学师生参访霍家营社区——回顾|青年共同行动的力量——北京市昌平区零废弃社区建设研讨会
2024年7月16日,零废弃社区示范项目——“零废弃社区”示范项目评估交流会在城阳区城阳街道举行
2024年5月10日,北京兴寿垃圾治理经验交流会——回顾 | 共同行动的力量——双碳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交流研讨会
2024年4月24-26日,恒星伙伴计划年会——星光又一程:恒星伙伴计划2024南宁年会复盘
2023年3月11日,绿缘计划二期在兴寿培训——绿缘计划 |春天里,我们一起走——绿缘计划二期赋能工作坊侧记
~致谢~
万科公益基金会
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
北京市昌平区它山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玉华残障人士康养服务中心
北京市石景山区善度社会服务创新发展中心
北京市大兴区绿色生活社区服务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三正社工事务所
中央民族大学
自然之友
~支持方~
阿牛生态,缘起于2016年志愿者在北京辛庄村发起的“净塑环保、垃圾不落地”行动。机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城乡垃圾分类入手,通过为社区赋能,并联合垃圾治理链条上的各个利益相关方,建立区域性的、可持续的垃圾治理体系,为生态文明和双碳目标在社区场景中的落地探索有效的路径和方案,致力于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共治格局的形成,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