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贵州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丰富的水资源,为水生野生动物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水生生物面临着种群数量减少或灭绝的威胁。
2016年,苗岭生态(全称:黔东南苗岭生态公益发展中心)入围成蹊·和平台,开始进行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项目,尝试探索有效的保护方法。
一起来看看成蹊·和平台资助下苗岭生态的项目进展吧!
2016年7月21日至25日,“苗岭生态”组织项目成员和志愿者进入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水生野生动物及其生境调查。
(调查成员在四道瀑合影)
通过水样收集、底栖生物拍摄等调查,本次共记录水生野生动物52种,其中,两栖动物6科18种,水生昆虫17科29种,鱼类、爬行类、涡虫、蛭水和溪蟹各1种。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发现雷公山境内水寨和毛坪两地有当地村民捕抓两栖动物贩卖给农家乐销售的现象,主要捕抓两栖动物有无斑肥螈、尾斑瘰螈、雷山髭蟾、宽头短腿蟾、棘腹蛙、华南湍蛙和大树蛙等,其中,雷山髭蟾是雷公山特有物种,被列入《中国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三有”野生动物保护物名录》中,属濒危物种。
(雷公山特有物种:雷山髭蟾)
本次活动参加人员共计8人,除苗岭生态外,调研得到了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物管理局、州大学明德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等机构的支持。
(雷公山水生野生动物考察路线)
(发现习水性爬行动物——山溪后棱蛇)
(走访村民,调查非法捕抓两栖动物)
经过3个月的鉴定和整理,“苗岭生态”于10月22日上午在苗岭自然科普工作室成功举办调查成果分享会。
首先,由苗岭生态的杨老师给来自凯里一中的学生介绍苗岭自然科普工作室珍藏的生物化石及其出现的地质年代。
在成果分享环节,参会成员对如何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之后,大家参观了贵州雷公山国家级水生野生动物主题摄影展,并在老师讲解下了解雷公山特有物种——雷山髭蟾的生活史。
苗岭生态希望这样的实地调研和成果分享,能够逐步提高公众对雷公山水生野生动物和水环境的认识,从而探索出保护雷公山水生野生动物的有效途径。
注:本文图片由“苗岭生态”提供,文章转载已获授权。
苗岭生态
黔东南苗岭生态公益发展中心(简称:苗岭生态)是一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成立的公益科技类社会组织。苗岭生态致力于生态公益平台的搭建,以科学研究、公众环境教育和自然教育的方式,推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倡导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共建生态文明社区、绿色苗岭。
和平台
和平台由正荣公益基金会、敦和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全国性公益天使投资平台,旨在推动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初创期公益组织成长。和平台携手区域平台型组织为其区域内初创期公益组织提供各种支持,涵盖小额资助、公益咨询、人才培养以及资源对接等。和平台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发挥区域平台型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在资源连接方面;和平台的小额资助形式将是国内最具创新、灵活和有效的。
和平台的支持理念是相互尊重、在地深耕,倡导本土公益组织互相合作,充分挖掘在地资源,共同推动区域多元公益力量共同生长,提升区域公益创新氛围。
合一绿学院
合一绿学院秉持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理念,以“每个人都能认识到环境问题并行动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愿景,是致力于环境保护行业发展支持的专业非营利机构。
合一绿学院通过资金资助、成长培训、信息平台来支持环境保护相关的草根组织及行动者,并开展相关行业案例和理论研究,以实现支持草根环保组织成长使之有更强的能力有效应对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使命。
合一绿学院核心团队有着十多年的支持草根环保组织发展的经验,并成绩斐然,合作伙伴包括了遍及中国各省区的上百家环保组织。
微信公众号:合一绿院
新浪微博:合一绿学院
官网:http://www.hy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