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服二联合党委举办“党建引领、以法护航、慈善合规”专题第三期培训

党建引领善款管理

时间:2025-07-16     访问量:9

善款的规范使用是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生命线。为强化慈善组织合规治理能力,中共北京市社会服务领域基金会第二联合委员会于7月15日举办“党建引领、以法护航、慈善合规”系列培训第三期,聚焦“党建+善款使用”主题。

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市社服二联合党委专职副书记李庆,组织委员李宏武、宣传委员代洁、统战委员周福华,专职党务刁满奎、李海军、郑永杰,支部书记、基金会负责人陈志宇、常天乐、尹芳、王蕾、刘希媛、马璐璐、王培培、李蓓、吕佳鹏等52人参加。党委宣传委员代洁主持,中共北京市诺恒律师事务所联合党支部组织委员、北京市诺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ESG及社会工作法律服务部主任张凤丽律师主讲。

_党建引领公益_慈善工作培训心得

培训开宗明义指出,慈善组织善款本质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共资产,其安全监管需筑牢三重防线:法律底线规定募捐和善款专用,党建红线明确党组织监督权责,财务铁律落实收支分离原则。张律师结合《慈善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强调,党组织在慈善组织中绝非“局外人”,而是依法监督善款使用的政治核心力量。

党组织的监督贯穿善款全生命周期:筹款环节,对大额捐赠开展背景调查,严防境外资金附带政治条件;管理环节,通过定期财务报表报备、余额抽查、网银二级授权等机制,确保资金可控;投资环节,严守“双签双审”流程,杜绝股票、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品类;支出环节,实施“预算锁、支付锁、审计锁”三重管控,对关联采购、大额支出等高风险行为亮明红线。慈善组织的每一笔支出都需经得起阳光审视,张律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公众能否接受善款这样使用”是检验合规性的最朴素标准。

图片

针对善款“筹、管、用、支”全流程,培训通过典型案例揭示了慈善组织的常见风险:虚列项目支出,将资金转入关联公司私分,相关责任人因职务侵占罪被追责;未签协议即垫付资金启动项目,因捐赠企业未履约导致善款挪用;因高档消费、超标办公支出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损害公益公信力。

张凤丽律师用生动的语言逐项拆解了风险防控要点:专项基金需落实“五个一”监管法,从制度到审计形成闭环;物资捐赠要规范验收、入库流程,避免因管理疏漏造成资产流失;合同倒签、诺而不捐等纠纷,需通过完善协议条款、留存沟通记录提前规避。她特别指出,党组织的监督不是“额外负担”,而是责任分割的重要依据——详实的监督记录既能区分机构与个人责任,也能在风险发生时成为合规抗辩的关键证据。

阳光财务体系的构建,既需要制度设计的“硬约束”,更需要党建引领的“软实力”。从《党组织财务监督权责清单》、《善款支出负面清单》等制度设计,到财务系统植入自动预警模块进行数字化监管,再到制定《供应商反贿赂协议》明确责任边界,这些“党组织、监事、财务、审计”联合工作的举措都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为风险防控提供了可落地的工具支撑。张律师特别强调:“党建与业务绝非‘两张皮’,党组织通过参与理事会决策、留存监督记录、质询预警问题,既是履行法定职责,更是为从业人员架起‘制度防护网’。

当每一笔善款流动都有党组织目光守护,当每一项业务决策都有法治标尺衡量,慈善组织方能真正成为社会信任的容器、公共善意的港湾。作为系列培训的重要一环,第三期活动为慈善组织善款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党建方案”。在党建引领下,各慈善组织应以更规范的资金管理、更透明的运作模式践行公益初心,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合规根基,让每一份爱心都真正惠及所需。

下周,本专题培训的最后一期将聚焦合规监督的整改与落地,推动党建要求转化为具体治理效能,敬请期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