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乡的细胞单元,社区减碳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最基本应用场景之一。在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碳中和社区建设理念、路径和方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投入到社区低碳行动实践中。
如何让这些居民志愿者得到支持,有效参与到低碳社区建设中?9月20日,低碳社区行动工具包在低碳社区建设研讨会发布。工具包囊括了针对低碳社区资源循环的“环保趣市集行动方案”和重在低碳理念公众倡导传播的“低碳观察家行动方案”。
工具包工作坊
其中,前者涵盖市集策划、筹备、管理、总结等整体流程,有着全套综合工具,并结合具体传播物料,为环保公益团队组织循环市集提供有效指引,促进低碳活动的落地实施,推动资源循环和垃圾减量;而后者则从社区生物多样性观察、社区繁荣及低碳饮食探索、资源循环社区调研、节能减排调研发现四个版块入手,提供兼具趣味性、科普性、可参与性的工具方案,以环保体验+趣味互动的形式,开展系列的观察和探索,使参与者看见附近的减碳潜能,将低碳理念转化为公众切实可行的日常实践行动。
与会者查看工具包。
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张逸君表示,为社区行动者们提供综合化的行动策略和落地方案,是居民志愿者有效参与低碳社区建设的关键所在。她介绍说,在和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垒土行动中,面向全国的一线社区低碳行动者,通过在低碳议题的持续深耕,通过研发培训、社群共创、行动实践及经验沉淀,激发城市公众的参与兴趣,围绕资源循环、低碳交通、节能降碳、花园营造开展实践行动,5年来推动全国三万多人次的直接参与,影响社会公众近二十万人次。
作为社区的内生力量,研讨会上,多个垒土伙伴展示了自己的行动成效。来自北京昌平的冷冬晓,在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开展社区低值物品回收,联合社区街道、志愿者、居民,在6个月内推动20个社区收运低值可回收物124.3吨。来自武汉的吴海燕,在酒店、幼儿园等各种社区周边场景努力,其中酒店绿色园区改造带来了客房塑料垃圾袋全年减量约12.2万个、厨余垃圾排放由年69吨减到32吨。
负责研发的合一绿项目经理董丹丹介绍说,工具包已经经过了垒土行动伙伴的前期试用,在正式发布后,将可助力到更多的低碳社区行动者。
*小知识:《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中,对于低碳社区定义为“通过构建气候友好的自然环境、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低碳排放的城乡社区。 ”
(原载于《中国环境报》 记者:王琳琳 编辑:陈妍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