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与银杏基金会合作,通过为期半年的调研,并访谈了诸多议题/区域引领型组织,形成了《多议题公益组织应对气候变化调研报告》。
调研发现,不同议题领域的公益从业者及所服务的对象,均已切身感受到和意识到气候危机,但由于缺乏对气候变化的系统认知和难以找到自身业务与气候视角相结合的有效抓手,难以将气候危机与自身所关注议题建立联系,影响了进一步行动。
如何在自己的现有业务范围内融入气候变化视角,拓展从业者和自身组织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想象空间与行动空间?这成为很多公益组织在思考的问题。
01项目简介
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合一绿”)起于对环保的关注,致力于为“想做环保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怎么做好”的公益行动者和组织提供成长支持。经历十年探索,合一绿形成了一套融“课程+辅导+信息+资助+研究”为一体的赋能体系,直接支持了数以百计的环保组织和自组织,以及更多的行动者,并由此,进一步开展了环保与跨议题交叉领域的融合赋能。
为回应不同议题的公益组织将气候变化视角与自身所关注议题和机构业务形成有效融合,助力于气候危机下的脆弱人群、脆弱区域和脆弱产业发展,基于在气候变化视角和行业赋能上的积累,合一绿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环保民间组织能力建设基金第六期资助计划”支持下,启动“多议题社会组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项目伙伴招募。
该项目通过思维模式启发和项目逻辑设计的支持,帮助伙伴清晰气候视角与自身业务的融合路径,讲好自身所关注议题的气候故事,拓展资源筹措渠道,从而提升气候行动的成效。注:不限议题领域,欢迎非环保类组织申请。
招募数量:10—15家(每家组织可以有1-2人参与)
02 服务内容
1/ 与伙伴机构开展不同议题与气候融合线上学习(约5次)与工作坊(2次)。
2/ 对伙伴机构进行一对一基于自身议题与气候视角融合的业务梳理与辅导。
3/ 协助伙伴机构完成自身议题与气候视角融合的项目案例设计、写作与传播。
4/ 项目伙伴可申请自身议题与气候融合学习与实践的小额经费(3000元-5000元)。
5/ 帮助伙伴进行所关注议题与气候融合的筹资项目设计,支持伙伴案例走向国际。
03 申请条件
1/ 申请机构需为在国内正式注册的本土机构,机构自身的公益性得到保证,且团队已有稳定的全职班底。
2/ 申请机构在自己所关注的核心议题领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就所关注的议题领域与气候变化的融合正处于实践探索期,且有意向将气候变化作为重要的视角融入自身战略或核心业务中。
3/ 主申请人需为申请机构或机构核心业务板块的第一责任人,其一年内的稳定性和决策权得到保证。
4/ 主申请人需保证平均每月约有12小时参与项目相关学习与活动,且能带动所负责的项目团队参与。
04 整体安排
2024年12月上旬/ 完成伙伴招募与需求调研
2024年12月中旬/ 启动伙伴气候融合线上共学
2024年12月下旬/ 完成伙伴招募与需求调研
2024年12月上旬(或2025年1月上旬)/ 完成伙伴第一次线下工作坊
2025年1月/ 启动伙伴一对一气候融合辅导与气候融合案例书写
2025年3月上旬/ 完成气候融合的业务梳理和案例书写
2025年3月下旬/ 邀约各潜在资助方到场,由项目伙伴进行路演和专家反馈
2025年4月/ 对有效完成气候融合业务梳理与案例的组织进行小额实践资助。
2025年5月以后/ 视双方意愿,对开展气候融合业务的不同议题伙伴进行辅导与支持。
以上议程会视实际工作进展有所微调,具体以通知为准。
申请时间:
自本征集发布起
截止日期为2024年12月1日
05 申请方式
以机构为主体提出申请,主申请人自荐(必选)+他人推荐(可选);正式申请前,可参考阅读《多议题公益组织应对气候变化调研报告》(点击阅读)。
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申请,建议拟好草稿在电脑端正式完成申请。
入选名单将在招募截止后10日内,在绿资酷网站(https://www.lvziku.cn)及“合一绿学环保”微信公众号发布,项目组也将对获选伙伴进行电子邮件通知。
答疑及咨询:
请在微信公众号下面留言
或发送电邮至:program@hyi.org.cn
特别说明:
支持多议题社会组织采取积极的气候行动为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重要工作之一,未能进入本次项目支持的申请者,将自动进入合一绿未来气候行动项目合作的储备名单,愿大家以历史的主动与自觉,在气候危机中积极作为,一路生花。
同时,欢迎相关议题领域的资助方参与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