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4年,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艰难中,求生存,谋发展的一年。
对于恒星伙伴计划而言,也是恒星伙伴从“自我变强”到“一起做大”构建区域性公益强生态的一年。虽然艰难,但联系紧密的恒星社群以及遍布各省市的次级社群,仍如点点星光,给人以支持与希望。
主要进展
通过伙伴自评和外部专家评估,70%的恒星伙伴在组织发展的重要节点都得到了恒星伙伴计划的关键助力,在恒星伙伴计划培育期内,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90%的伙伴机构成长为地市级或更大区域性议题引领型机构(其中省级引领型占比50%,国家级引领型占比30%)。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恒星伙伴秉持构建区域公益强生态的理念,为区域内可持续议题组织和自组织创造更多机会与空间。
在自我变强的同时,恒星伙伴积极投身基于区域强生态建设的社群共创与价值输出,推动了青岛校家社零废弃生态圈的建设和“绿先锋”品牌的打造,支持了北京可持续社区行动网络与陪伴式赋能的牵手计划,共创了以“感知-认知-意愿-行动”为核心逻辑的《“有感而动”气候行动协作者手册》,助力了多个区域性政社校企多元参与的可持续议题论坛与交流会。
在这一年里,恒星伙伴计划开始启动可持续社区行业赋能的成效总结与沉淀。恒星伙伴和导师合作的两部著作进入正式出版流程,多类型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实践走向成熟并形成案例。恒星伙伴计划解锁了优秀案例难以跨出样板社区形成更大行业势能的“黑匣子”,重拾公益“扎根”精神并突破公益小世界构建可持续社区生态系统的历史自觉。
这一年里,伙伴的机构生存韧性与行业价值输出持续发力,一些成熟的项目模式和公益产品开始规模化推广复制,伙伴的工作也越来越多被政府和行业看到,影响力增大。其中,绿色原点、青岛你我、大鱼营造核心技术和公益项目已进行规模化推广。阿牛公益、南宁绿生活、金巴慈善会、深耕、长春益行、沐风环保、农民种子网络、鸿雁社工服务中心在行业建设与议题倡导上也有显著进展。
这一年,16家恒星伙伴直接服务社区342个,直接服务人口83.66万人;间接服务社区288个,间接服务人口72.2万人,累计向220个机构和社群网络进行专业输出,提供赋能、产品模式和相关的专业支持。这一年,16家恒星伙伴机构累计筹款1702.57万元。
主要挑战
经济下行与内卷的加剧,给伙伴机构的筹资和业务的优化迭代带来挑战。
整体来看,相较于2023年度,伙伴服务规模与筹资总量均有下滑,直接服务社区数量下降30.77%,直接服务社区居民人数下降17.01%,筹资规模下降9.29%。
这一年,基于政府购买服务的收缩和更多伙伴机构着重本区域社会组织和社区自组织的培育赋能,恒星伙伴机构自身直接服务社区数量下降了30.77%。恒星伙伴机构年度总筹资量下降9.29%。
如果不考虑两家伙伴机构主动选择减少非必要资金的申请与承接,本年度恒星伙伴的整体筹资量为小幅上涨。但从数据来看,伙伴机构在筹资上的投入所占精力巨大,筹资所占精力在一年中占到5个月时间,恒星伙伴个人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7个小时,超出法定标准工时42.5%,其中有伙伴在忙时每周工作时间达到或超过98个小时(一周7天,日均14小时),一半的伙伴自评处于超负荷状态。
此外,人才梯队建设也是部分伙伴机构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困难。
我的2024
这一年,宝山石头城传统山地生态文化农耕系统社区保护地入选中国潜力OECMs典型案例,东巴文化三书的出版,社区种子银行与小豆子·大健康案例对中德农业生物多样性研讨做出贡献,农民种子网络还参与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的边会分享和倡导。
这一年,纳西山地社区网络·金沙江流域项目冲击联合国“赤道奖”,虽然未成为“赤道奖”最终得主。但从全球众多优秀案例中,一路挺进到最后一轮评审的39个项目当中,也算安慰。
在机构层面,机构的战略规划更进一步,不同办公室成员间远程办公的线上沟通模式和机构的制度化建设与管理,也日趋顺畅。
我想用“痛、成长、价值感”来描述2024年。
这一年,我们的理事会增大,交流沟通增多,机构有一些结构性突破,但总因没有特别稳定的全职而焦虑。我身兼多职,已经超负荷工作。
希望新的一年中,我们能有持续稳定的关系上的支持与陪伴、人事财的运营管理服务,以及项目设计与资助申请。
这一年,我们通过案例分享,向政府部门提供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绿色低碳和垃圾分类的行动方案,促进其由硬件投入转向对人的支持和关注。
在恒星支持下,我们开展了可持续论坛,邀请本土政府参与。我们还基于实际案例提供了社区治理与绿色低碳结合的治理方案。
虽然地区公益资源和人才不足仍限制着机构的发展,但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能慢慢为伙伴提供支持,做一些输出了。另外,我们正朝向去中心化方向发展,有了越来越多的行动与可能性。
希望新的一年里,我们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机会,做出新的尝试,迸发出更灵动的生命力。
我们苦恼于能力增长速度不及市场收缩和内卷加剧速度,但机构的“韧性”令人欣喜。我们就全过程参与式的社区规划,支持青年人参与社会创新,在社区可持续与零废弃议题、儿童友好、包容性社区等方面开展业务,支持赋能与政策倡导。
我这一年的生命状态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笃定、支持力、略感乏力。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能够断舍离,远离消耗的关系和事项,能够对干扰说不。
这一年,我们推动了南关区民政工作及社会组织发展工作探索的“南关模式”,社区多元共治和社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我们机构获得了“吉林省先进社会组织”称号,并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获得5A等级。
由于本土经济下行,政府资源越来越少,机构生存压力大,我们不得不细化发展赛道。
这一年依旧忙,但比去年从容很多,心态也好很多,学会了放下和接纳,允许“做不到”的发生,不纠结。
这一年,我们联合政协委员完成了“无废城市生态圈”、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与“无废细胞”建设中发挥引擎作用的两个提案。
这一年,校家社联动的厨余与园林落叶堆肥技术成熟并实现规模化推广。以“邻里和睦”为核心的社区营造的“软方法”和分布式厨余及落叶堆肥的“硬技术”,在年内先后获得央视两次报道,并构成垃圾分类与无废城市建设“城阳模式”的核心内容。
这一年,我们依托学校建立绿先锋志愿者团队,激活青少年及家庭参与环境教育的主体性。我们的绿色蝶变项目找到与物业ESG的合作点,拓宽了项目发展路径。另外,我们将低碳议题与校家社共育生态公民相融合,充实劳动教育德育评价,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一年,我在自己身上发现了共鸣的欢喜、拒绝的勇气、韧性的坚守,并找见了适宜的状态。
今年我们成为了劲草的伙伴。劲草是新的起点,让团队上台阶。
眼界变得更加开阔,成功分析草场退化问题并制定了回应策略,机构的方向更具体。
通过合一绿,我们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HEMBA22级1班展开合作,迈出了与商界人士开展公益合作的坚实一步。
这是我们积累议题经验,探索团队形态的一年。
我们与同行伙伴开展乡村社区设计实践项目,发起和支持开展华南农村社区发展网络,联合珠三角地区伙伴开展丰年庆活动。
我们在气候变化、农村养老及乡村社区设计等议题上积累了相关议题经验;在团队发展方面虽经历动荡,却也逐渐形成核心团队并逐渐探索出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相结合的团队形态。
未来的挑战在于资源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在农村社区的行业伙伴支持领域的资源相对缺乏,所以希望未来能够在新的社区有更多的资源和伙伴的支持。
2024年贵阳市搭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我们通过参与其中的前端居民参与环节,推动利用社区回收网络进行居民垃圾分类宣传和指导。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参与的年轻志愿者越来越多。
不过,由于今年全部转为与政府合作,对接、协调等工作需花费大量精力,精神上感觉比较疲惫。由于筹资困难,感觉机构也到了艰难的瓶颈期。
这一年,机构的成果如下:
1. 藏区未成年人性安全教育工作对相关部门联动,以及整个行业进行影响较大;
2. 玉树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历史性成绩,政府对动员社会力量有着进一步加强和信任;
3. 社区生态文化可持续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复制,培育乡村环保小组和生态文化调研小组4家。
感谢家人的支持与陪伴,感谢同事的理解和协助,感谢恒星项目组的关注与连接。未来希望能够把一些零碎的想法记录和书写出来,这样才可以检验和实现,以及对话。
2024年,我们建立了“北京可持续社区行动网络”,促进北京伙伴的交流和互访,并对2个伙伴机构和1位个体行动者进行精准赋能。
我们和北京市城管委合作开展“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赋能体系建设”,培养350多名基层赋能讲师,为全市17个区开展基层赋能培训。
此外,我们与北京市物业行业协会合作,对物业进行赋能培训,并向市城管委提出激励物业企业履职的政策建议。
总体来说,机构平缓稳定地发展着,并从一线机构转向赋能型平台机构。而我也越来越知道如何在工作中修行,尤其是最近,对“平常心”这三个字,有了更深的体会。
今年,我们开展了本市长沙蓝垃圾分类特别项目无塑儿童美好实验室项目的实践和社区探索。研发“以竹代塑”课程一套,落地并共享,共计直接服务500名学生。在无塑2.0手册迭代学生手册3.0。
我们走访了许多项目,包括恒星伙伴机构河北王金庄村项目、常州天目山项目、新疆阿勒泰项目、南宁项目、立雯老师项目等。在走访途中,我们收集大量素材,整理编辑成推文或视频,进行输出。
走走也停停,希望把明年当做调整生命状态的一年,慢一些,去学习、去看、去思考。
2019年,鸿雁和家政工姐妹共同建构了绿色家政工赋能培训体系。
2022年,鸿雁开始推动绿色家政工在政策层面上的改变,把实践中的积累贡献给行业。
今年,鸿雁持续赋能绿色家政工,开拓市场,推动绿色家政行业标准,完成《鸿雁通讯》(十周年特别版)。
乐修匠开始逐步在全国多地落地开花,希望2025年在世界舞台讲述乐修匠的故事。
我们今年的主要成果是,撰写了2份人大代表提案和5份议政代表提案,并获得相关单位回复;另有2023年撰写的人大代表提案,入选苏州工业园区民生实事项目,并获得苏州工业园区优秀提案。
在恒星伙伴计划的指导下,我们的业务更聚焦在水水源地保护、周边环境治理以及水文化传播,共筑人美水清的绿色水乡。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的赋能培育方面的内容。经过三年持续坚持,阳澄湖水源地周边环境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也影响带动了一批人和企业支持“守望绿色水源”项目,也赋能了100名大学生进社区做垃圾分类可持续宣传。
彩蛋是,我们还收纳整理了办公室,空间更加宽阔明亮。
虽然一直在超负荷工作,不过心态还算平稳。看到组织大换血后不断成长的品牌影响力和逐步提高的团队专业力量,我很欣慰。
今年我们推动机构所在区域,与环境领域相关的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区、学校等开展联动,并形成区域性议题和环境管理品牌。
机构的自筹资金和基金会资金的比例达到相对的平衡,逐渐形成机构自己的服务模式。
令人感到有压力的是,机构人员的成长跟不上业务的发展,所以希望明年能够有所突破。
我对恒星伙伴计划的期待
从伙伴需求来看,支持伙伴开展创新研发的小额资助、关系上持续稳定的支持与陪伴、联合行动与传播的契机和空间(与之相关的案例整理与理论建构)、业务梳理与战略规划服务(与之相关的项目设计与资助申请服务、组织管理运营),成为恒星伙伴们对恒星项目的主要需求。
恒星伙伴计划的2025
2025年不会比2024年更顺畅。
但我们不会被压垮,也无人躺平。当我们投身于这个星球和人类的可持续的事业时,就不会为我们所遭遇的重负和眼前的困局所压倒,因为所有的动力系统和所有的能量场都会因我们的努力而聚集加持。
当我们既能大处着眼,又能小处着手时,我们感到的将不再是个体面对时代大议题时的无望和个体的奋斗成功那单薄的快乐,我们的奋斗成果和幸福将属于千万人,它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辞旧迎新,愿我们不背负辛苦,不辜负春光,不慌不忙再出发!
- END -
恒星伙伴计划于2020年由万科公益基金会和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它以高潜力可持续社区领域公益领袖为抓手,通过为期三年的非限定性资金支持和系统性赋能,助力可持续社区领域公益机构在领导力、组织力、业务力和影响力上的成长突破,实现公益机构业务模式化与组织规范化发展,具备孵化和赋能在地公益组织和自组织的能力,在地区性可持续社区发展领域发挥引领和营造的作用。
1、邮箱hengxing@hyi.org.cn
2、关注“万科基金会”、“合一绿学环保”微信公众号;微博@万科公益基金会、@合一绿 与绿资酷网站(www.lvziku.cn)获取项目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