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将至,天气转寒。合一绿学院联合多方举办的环保组织联合招聘会,即将火热开启。
面对此次联合招聘会,或许你会犹豫:希望实现环保梦,却担心不了解环保NGO。让我们一起来倾听环保工作者的经验分享,走近环保NGO。
“那天,我收到一个大四学弟的微信,他正在考虑要不要加入环保NGO。我没有立刻作答,而是以自己从事环保的经验,供他做择业参考。”
环保NGO的特点
2013年的7月开始,我以协助朋友身份,与好友刘曙等人一同创办了一家环保组织——曙光环保(致力于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研究,服务于受污染区人民群众的非营利性社会环保公益组织)。
那时并没有确定敢说我的未来就在曙光环保了。毕竟,最困扰我的问题是,本科非环境专业背景的我,能不能把NGO做好。我对此诚惶诚恐。
到了10月份,大学同学各自参加招聘会,投简历面试。可是我那会儿根本没有心思做简历,因为曙光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后来就干脆不去找工作了,因为曙光环保已然成为我的工作了。这是兴趣使然,我很高兴我做到了这点。
环保NGO的特点
从业两年多来,自身感悟体会环保NGO的一些特点:
1、工作氛围好
1)上班的时间自由度高。部分机构没有打卡,无需坐班,在哪里都可以工作。(所以很多同事都是夜以继日,每天时间往往超过12h。)
2)同事、上下级之间,合作伙伴等,大都是善良有爱之人,有着共同的环保理想,少见勾心斗角,相处和谐。
2、自主性强
民间环保组织代表的是公众利益,这是就更加强调主动去承担责任。所以需要NGOer(公益组织的从业人员)主动去学习提高,掌管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灵活安排计划。面对不断突发的环境问题,也要有灵活应对的机制。
3、平台高,能力提高快
NGO作为社会的一个新生群体、新生行业,其所在立场代表公共利益。NGO说的每一个观点、发布的每一个报告,都是社会第三方立场。报告的背后,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在努力工作。因此NGO可以说是高平台。在高平台上工作,自然容易去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很多人说NGO是个打杂的,我也认同,杂乱的事情中,各方面的能力就可以锻炼出来了。NGO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
4、直面环境问题,感知社会
如果把社会比作一栋大楼,我们要认知社会,就需要走进去看,去观察。我们进入大楼有很多个门口,环保只是一个小门。通过环保,可以一步一步的认识社会的形态、组成。
在工作的过程中,就知道环保部门是如何运作,政府是如何管理等。这些丰富的工作阅历,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社会。
5、视野宽
我们经常去全国各地做大量的环境调查,也可以参加NGO经常举办的交流培训活动。无形中就开阔了视野。
薪资问题
环保公益行业的人才流失,很多时候与薪资待遇有关。
很多公益圈的人才因此而不得不舍心放弃。如果有一份高薪,又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谁又愿意得割舍呢?
这种状况是由公益的属性所决定。在我国,无论是公募、非公募基金会,项目管理的费用都不能超过10%。举个例子,为期一年的10万元项目,能用于给项目成员的工资最高只有1万元,另外的9万元要做项目费用。如果这个项目只有一个人,那么他一年的工资最高1万元。但是,国内的环保组织多为民办非企业、社团的形式,这些虽然没有管理费用上限的规定,但是多数机构也会严格控制薪资,把钱花在救助对象。
对于年轻人,我觉得薪资真的不是问题。请问哪一个毕业生,刚工作,薪资就能过万? 能做到的只有极少数人而已。在相差不多的薪资待遇里,一个学习机会的平台,或许会是好选择。
兴趣才是最好的选择
从事一份职业,兴趣是最重要的。每天只有24小时,如果8小时的工作时间是不开心的,那又何必委屈自己。对于我而言,正是因为我喜欢,兴趣所在,我只希望能为环境保护做点工作,做点努力,这就很好了。
总之,NGO的工作经历,会带给你独特的意义。
本文来自于济溪网络“绿源”野狼,已获作者授权。原文地址http://forum.gsean.org/experience/113351
成蹊计划
成蹊计划是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合一绿学院合作发起的水保护组织培育项目。长江、珠江等诸河流哺育了中华文明,而能有行动力守护母亲河的组织数量稀少,成蹊计划期待为一批处于新生期的水保护组织提供包括资金和能力、信息在内的联合支持,建构起其专业能力和行动力,并培养和吸引一批青年人才加入水保护者队伍,让家乡的河流重回清澈。
关注我们
微信平台:合一绿院
新浪微博:@合一绿学院
官网:http://www.hy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