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

社区环保沈阳

时间:2020-05-02     访问量:640

和TA们站在一起做同一件事

TA们散落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

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生轨迹

却因为一个共同的愿望而相遇

合一绿与万科公益共同发起垒土行动,联合众多行业大咖和资深行动者,为社区垃圾分类种子行动者,提供精准有效的线上课程和线下辅导,陪伴更多社区废弃物管理先锋的生发与成长!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

唯有关心,才会行动!

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__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

让每一个社区都有零废弃行动者

垒土行动“社区废弃物管理自组织培育计划”的14期课程已经全部结束啦!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的学员们都收获满满。在期末实践报告里,我们也惊喜地看到了学员们的成长与感悟。在此,也想把他们的故事与思考分享给你。

在这一期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专访中,我们想要介绍的是来自辽宁沈阳的王思然学员。请大家一起来听听他对环保与公益的思考,他和垒土的结缘,以及他是如何联合其他公益伙伴组建“垒土之友”社区零废弃实践联盟,并得到阿拉善SEE基金会“创绿家”项目支持的故事。

王思然

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_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_


“做环保,是想更好推动社区环境治理”

王思然学员是位80后,本科就读于沈阳化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015年,他开始就职于沈阳市沈河区新北站街道社区,并于2017年底注册领办了驻街枢纽型社会组织——益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总的来说,我不是一个专门做环保的人,更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他笑着说,“我想要做,或者说正在做的事,是立足社区,引入更多优秀的资源,来推动整个社区环境治理。”

“现在,我已经从关注环保领域开始,到组建环保团队了,未来,我们会结合社区实际,把工作坊,社区零废弃等等这些知识,真正推广落实到社区里去。”

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__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

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_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_

△深入沈阳市山东堡社区“家和大院”小区实地考察

缘起——“环保应是各方力量集体参与的过程”

王思然与环保领域的结缘,来源于他脚踏实地工作在基层的经验,和立足于社区服务实践得来的感悟。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2017年,沈阳市的一位领导提出的“共同缔造”的理念深深地触动了在基层进行社区工作的王思然。“这个共同缔造的理念很好,我从那个时候开始体会到,环保不仅仅只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也不仅仅是一个社区的责任,而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利益相关方的投入,环保应该是一个全民参与的事。”

随后,2018年沈阳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时的环保工作经历,更加坚定了王思然想要在社区贯彻“共同缔造”公共环境治理的决心。他告诉我们,创建卫生城市的工作过程非常艰难,而且当时就发现辖区的公共卫生环境并没有从根子上得到解决。比如说,工作人员做出了特别多的努力,但是很多居民其实对日常生活垃圾投放完全不在意。

“我当时都没有想到垃圾分类这个问题会成为我们一个城市的公共卫生环境治理,包括我们小区治理的这么一个重要的、一个难以攻克的这样一个顽疾。”

“所以,我那个时候就在想,一定要用什么方法让大家都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应该引入社会力量去引导小区居民,养成一种更加文明的这种生活习惯。同时,也应该有一些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就想知道要怎么去实践它去操作它,我就是抱着这种学习的心态来到垒土的”, 王思然笑着告诉我们,“我希望通过环保的切入点,在未来通过更好的链接外部的资源,下一步希望能够有一些成熟的案例和项目可以学习,更好地去改善社区环境。”

学习——“垒土行动带给我启发”

在朋友的介绍之下,王思然来到了合一绿垒土行动的学习平台。在这里,他获得了两方面非常重要的支持。

一方面是,在学习了14节社区垃圾分类的通识课后,他掌握了很多操作层面的具体知识,从小区的厨余堆肥、零废弃生活方式,到政策的垃圾处理的角度可以做的倡导,再到很多已有的成熟的案例介绍,“这些课程为以后把好的项目嫁接到社区去操作提供了知识基础”。

比如,跟,课堂上的内容是王思然原来从来都没接触过的新知。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的在学校开展厨余堆肥,还有做小花园的案例,都让王思然眼前一亮。他认为这些完全可以落实借鉴到他所工作的社区和小区工作里面去。“完全可以利用堆肥,把小区里原来的一个卫生死角,或者是一个荒废的一个花坛,作为一个资源循环利用的环保公益角,同时也能形成一个新型的小区自然景观。”

除了环保和垃圾分类知识之外,王思然也在垒土行动收获了来自同一个地区的环保伙伴,并以此为基础,号召大家一起成立了项目团队。“通过我们垒土课程的学习,我链接到了外部资源,认识了环保背景或者是有环保之心的伙伴。我后来发起成立垒土之友团队,其实就是以我们垒土学员里面沈阳籍的几个伙伴为一个主要的班底,来建立的。”

团队——“三人行必有我师”

抱着引入外部资源,带动集体参与到社区环保的方向,王思然来到垒土行动,但是在最初,他也不清楚具体学习过程中会经历什么。

除了上文阐述的从课程学到的知识之外,伙伴是他最大的收获。随着学习,王思然遇到了共同城市的伙伴,并由此号召大家成立了团队“垒土之友”。

王思然很欣喜地告诉我们,“垒土之友”社区零废弃实践联盟已经有了如下的成员和成果:

“垒土之友”社区零废弃实践联盟

团队成员:

○ 4名垒土之友沈阳籍学员:刘革、周楠、李婷婷、王思然

○ 1名沈阳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朱凤婷。

团队成果:

○ 团队已经建立,基本分工已经形成;

○已经争取到公益项目的“第一桶金”——申请到了阿拉善SEE基金会的“创绿家”项目3万元公益环保资金支持;

○将于2020年全年在沈阳市沈河区北站街道辖区社区开展居民垃圾分类和零废弃社区建设实践活动;

○已经初步对接协调了相关社区、实地考察了相关小区,相关活动蓄势待发。

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__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

△“垒土之友”团队伙伴举行首次线下集体会议

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_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_

△“垒土之友”团队在沈阳市山东堡社区进行参访和座谈

相互鼓励和互补的伙伴是推动团队发展的关键。“大家其实是在互相鼓劲,而且有的学员这种伙伴的热情和积极性甚至比我还要高。而且他们在环保和工业专业层面的这种经验和资历,比我自己要好。是对我自己一个很重要的支持和补充。”

“一个团队里面应该每个人有不同的专长,然后大家才能形成更大的一股力量。要相信有很多比自己更强的人。这样环保就能够做得更好一点,能够走更稳。”

同时,在阿拉善SEE基金会的“创绿家”项目3万元公益环保资金的申请上,王思然也有很多和伙伴们协作的心得和体会。他告诉我们,有想法的人其实很多,但在环保领域的持续关注和积极投入,并且寻找自己的环保团队能做什么、优势是什么,是申请成功的关键。

“我们团队之前没有申请过项目,也不是一个专业的注册团队,但我们坚持在做这件事情,虽然觉得机会非常小,但一直没有放弃准备。”

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__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

△“垒土之友”团队一行4人实地调研

“团队配合也特别重要。主要申报流程提出和大致方向框架是我来主笔完成,然后整个填报过程是我们的团队,主要是沈阳农大的朱凤婷同学来填报。之后被通知到青岛阿拉善基金会举办的一个评审环节,是刘革和朱凤婷,他们两个一起去的。在评审的时候,朱凤婷是按照我们之前准备的文案的角度并结合这个项目本身来做一个讲解介绍。而刘革是结合他之前积累的专业环保的一些经验,对应未来我们可能做的事来进行一个展开的阐述。所以其实是一定要利用好团队的优势,大家一起做功课,互补协作。”

行动——“一坊三阵地”

垒土之友要在社区做的垃圾分类工作被归纳为“一坊三阵地”:社区零废弃生活工作坊,酵素制作阵地、厨余堆肥阵地、旧物置换阵地。将于2020年全年在沈阳市沈河区北站街道辖区社区开展居民垃圾分类和零废弃社区建设实践活动。

具体工作主要是依托协作社区现有资源,建立和巩固相关环保工作阵地、做好社区(环保)志愿者发动、定期开展公益环保课堂,这三方面工作来实现。

垒土之友之前已经走访过两个小区,并且年前进行过了两轮讨论,社区的环保宣传方案都已设计完成。“如果没有疫情,过年之后其实就应该已经和社区进行过第二轮沟通了”。首先做的是一些调查问卷,调查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和愿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程度。调查的本身其实也包括了环保宣传的功能,同时也可以把小区居民对于环保方面的想法总结回来。

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_垒土行动种子行动者Vol.03 | 在社区工作者眼中,垃圾分类是一件什么事儿?_

△“垒土之友”团队与沈阳市凯旋社区党委书记座谈

我们也希望能在这两个小区进行广泛的环保的宣传。一方面是普及大家对这种垃圾分类的认知。另一方面是我们会梳理愿意主动参与到我们环保活动里面来的潜在对象。调查和宣传过后,下一步可能我们会开展具体的环保活动,比方说环保手作和环保公益电影,也会指导居民来堆肥和制作环保酵素。落实这个“三阵地”。

在这里,王思然也提到,很多社区其实都是有很好的“环保萌芽”的基础的。比方说,凯旋社区在2017年的时候,社区居民曾经有过环保行动,虽然后来这个东西并没有延续下来,但“垒土之友”现在再在这个社区开展这些环保的活动的话是有很好的基础的。因为小区居民原来就自发地去做过。在旧物置换这一部分,经过实地考察,凯旋社区也具备场地和资源,能够支撑“垒土之友”未来进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