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地球堆肥,为地球降温

垃圾分类生态堆肥

时间:2025-04-23     访问量:42

经测算,青岛市城阳区2021年至今厨余、落叶等生态堆肥总量达到600余吨,全过程可以减碳达322 tCO2e(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56辆汽车一年的尾气排放……2024年初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专业团队在青岛市城阳区完成了垃圾分类生态堆肥项目碳排放气体收集和监测工作。而这不仅仅是一组数据,它的背后是40个社区、学校、8个公园、128000名居民每天都在参与的生活日常。

气候变化的议题近几年非常热门,我国自签订《巴黎协议》以来,先后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白皮书,《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明确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而另有数据表明全球人均碳排放从现在的7.8吨,在2030年需要下降到5吨。(数据源于蔚蓝地图)

我们每个人要如何参与应对气候变化下的碳减排?青岛城阳区零废弃低碳社区案例,告诉我们,也许可以从有机垃圾堆肥做起。

缘起:从社区冲突到双向奔赴

2020年冬,疫情席卷之下,这次的“意外”,无疑是对人们的生活强制按了暂停键。在被迫隔离的时光里,大家也得以在这段时光里面对自己。

而此时,住在山东青岛城阳区玫瑰里小区的垃圾分类宣传大使徐进,却在思考一个问题: 我做垃圾分类宣传,而我自己家的小区为什么还没有做垃圾分类呢?

_为地球“降温”_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

2020年冬的玫瑰里社区

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物业打算将垃圾分类箱体放在小区的儿童乐园,居民们都不同意,说:“我们就那么一个儿童玩的地方,不能叫他放在这儿” 。垃圾分类箱体投放对街道来说是一个硬指标,物业又怕得罪业主,社区也推进困难,就卡这儿了。

社区营造经验丰富的徐进马上意识到,这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也许是个契机,自上而下硬推,自下而上突破,都不是最佳方案。只有上下的双向奔赴才是成事之道,在一次活动上,徐进找到了分管垃圾分类的街道领导。

在与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沟通过程中,徐进有个发现:整个城阳街道,一半儿是村改小区,一半儿是商品房小区。商品房小区内,分类箱体投放时,几乎都遭遇居民的反对。村改小区分类箱体投放就特别顺,原因是什么? 原来是村改小区都是祖祖辈辈的亲戚熟人,村集体(现居委会)还给各家各户有福利,村党委号召一呼百应;商品房小区居民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各自为政,谁也不认识谁,更别说商量事儿了……徐进所居住的玫瑰里小区遇到的困境,在其他商品房小区也有。街道办事处觉得这事做起来挺难的。

徐进表示愿意帮助街道去解决玫瑰里社区的垃圾分类箱体选址问题。在街道办事处的协调下很快就得到玫瑰里居委会和物业的支持,准备先开启小区内部积极分子的调研工作,但一番调研下来,竟然没有一个居民愿意站出来支持垃圾分类。

如何撬动社区居民?如何让社区里陌生的居民熟悉起来是第一步。正逢寒假,徐进得知同事邻居庄坤的女儿有项作业是做社会实践,需要居委会盖章,再看着小区里奔跑的一大群孩子们,徐进说,办法有了,她给社区两委建议,给小区选“红色小楼长”,庄坤的女儿带头动员了近20个小学生报名参加。

2021年2月5日“红色小楼长”集结号正式在玫瑰里小区吹响。社区两委正式为孩子们颁发“红色小楼长”聘书,小楼长们很有仪式感地佩戴红色绶带,宣读自己的承诺书,宣誓做零废弃使者。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自信和成长,纷纷支持“红色小楼长”的工作。冷漠的社区开始破冰……

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为地球“降温”_

借此,垃圾分类箱房选址的问题再次拿出来,利益相关方一起对话。

居民:

我们不是反对垃圾分类,是反对它放在儿童乐园。投放站放哪里,业主说了算。

物业:

如果物业选的不合适,那放哪里合适?

徐进:

可以多选几处,让居民投票选择。

社区居委会:

支持居民投票选址!

于是就产生了小区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居民参与的选址投票,经过半个月的动员,超过半数居民投票,一致通过,没有一票反对。分类箱体顺利落地在小区入口处。

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为地球“降温”_

随着2021年端午节到来,“一勺米邻里情”的活动开展起来,“红色小楼长”再次跑了起来,组队敲响每一户人家,要一勺米,共包百家米粽子,之后每家又得到了百家米包好回赠的粽子,居委会成了这项活动坚定的支持者。小区热闹起来了,原本冷漠的邻居在这分享与互赠的氛围里,回归到小时候温暖的邻里关系,居委和物业变身睦邻活动的支持者,就着这份温暖, 紧接着在六一儿童节,推动了社区厨余堆肥。

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_为地球“降温”

“我始终相信社区里面是充满了资源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能力去识别并激活它。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没有依赖任何外部资源,只是识别了内部资源,调整协作关系。发现社区利益相关方的真实触点,用温暖的方式唤醒彼此。”徐进说。

她认为“红色小楼长”是打破坚冰的巧力,一次次温情的邻里活动,是有效地撬动社区居委会、物业居民等利益相关方建立信任与协作关系网络的关键,这也成了推进垃圾分类、开展厨余落叶堆肥,进而建立零废弃社区的金钥匙。

跑通“厨余零废弃”社区模式

每个小区都有被忽视的角落空间,而玫瑰里昔日被忽视的角落空间却成了小区网红打卡地。

自2022年起逐步共建起了社区堆肥箱,一米落叶堆肥箱,睦邻花园。 其中共建的睦邻花园的6个小花坛代表6个楼座的邻居,中间一个步步增高的螺旋花园代表人人参与绿色循环的可持续生活。

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_为地球“降温”

为地球“降温”_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

每天早上,邻居们都像晨间聚会一样在这些空间的堆肥箱前见面问好,投放分出来的生活垃圾。

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_为地球“降温”

有美术特长的邻居和红色小楼长参与墙绘创作。

为地球“降温”_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

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为地球“降温”_

“左邻右舍护花团”负责花园维护和更新。

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_为地球“降温”

为地球“降温”__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

春天郁金香盛开、夏天绿意匆匆,果实累累、秋天落叶堆肥……世界地球日亲子共绘“睦邻友好、儿童友好、环境友好”的主题墙绘让这里即刻生动起来;在花园两侧入口处竖立起拱门和栅栏,一个美美的社区共建花园诞生了。

_为地球“降温”_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

社区堆肥箱内的厨余垃圾被堆肥师傅巧施“自然魔法”,3个月后就能变成满箱满箱的“黑金土”,大人孩子又把黑金土搬运到花园土地上。

_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为地球“降温”

秋天落叶之际,会用堆肥箱的母肥和落叶一起堆,把过去需要花钱外运扔掉的“宝贝”留下来滋养社区的土壤。

为地球“降温”__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

当堆肥升起温度来时,大人孩子都好奇地围观,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到了生物化学知识,在四季变化中观察自然,体会自己一餐一食与土地的链接,也更健康了。

为地球“降温”_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

社区为了鼓励更多居民参加设计了打卡机制,有仪式感又热闹的表彰活动,看见每一个参与的居民。

为地球“降温”__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

2021年到2023年,以厨余落叶堆肥为抓手,玫瑰里邻里和睦的零废弃社区模式也越来越成熟。玫瑰里小区有6栋小高层,348户居民。7个厨余堆肥箱,落叶堆肥筐10多个,垃圾分类准确率已经达到95%,厨余垃圾零废弃。一年有15吨的厨余垃圾和落叶就地变废为宝,产出有机肥7吨,人均减排10.7 kgCO2e。

从垃圾源头分类就地分布式堆肥实现社区厨余和园林垃圾零外运,同时肥料回归土地建立了300平方米的社区睦邻友好花园,不仅是从厨余到土地的回归,还成为居民间交流休闲的空间,更是儿童自然教育、居民环保意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场所。

_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为地球“降温”

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_为地球“降温”

很多机构和个人都慕名而来玫瑰里参观,大家看到这样的美好场景时不禁在想,我生活的社区也可以吗?厨余堆肥真的不臭吗?如何让社区居民一起参与进来?运营这一套模式它成本高吗?如何才能引入这套模式?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阻力有哪些?如何才能可持续?

这就不得不说玫瑰里小区成功的两个重要秘诀:以“邻里和睦”为核心的社区营造的“软方法”和分布式厨余及落叶堆肥的“硬技术”。

软方法

以“利他”和“共建”为核心思想,推动社区居委会、物业居民等利益相关方建立信任与协作的关系网络,让每个利益相关方都找得到价值感,辅以激励机制让大家在相互关系中得到正反馈;再以青少年为支点,以时间为轴的系列活动中,让陌生人社区转变为熟人社区的方法,也是零废弃低碳社区可持续的核心。

让社区、物业、居民、邻居彼此看见支持和关怀,身体力行关心邻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让社区邻里之间悄然变得更有温度。玫瑰里小区从一个缺乏公共活动的拒绝协作冷漠的陌生人社区,转变成为有“垃圾分类厢房-堆肥站-睦邻花园”绿色循环链条、有睦邻之家议事空间、有多样居民自组织、有自己社区品牌的熟人社区。

“良好的邻里关系就像土壤,每个居住其中的家庭和人就像花园里根深叶茂的植物,共生共益。”徐进说。

硬技术

除了“软方法”还需要过硬的堆肥技术和顺畅的多方运营管理机制的建设,玫瑰里小区使用的是分布式堆肥法,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下,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技术迭代,日趋成熟稳定,不会有臭味,每箱每年处理量2吨厨余,产生有机肥0.8吨,就地滋养社区绿地。实现厨余以及园林垃圾零外运,成本投入低,占地面积小。

同时堆肥流程管理科学,将厨余堆肥纳入物业日常管理体系。建立由堆肥师傅、绿化保洁队、物业经理、你我社工等相关人员参加的“玫瑰里社区堆肥管理群”,堆肥师傅把每日堆肥的实际情况,堆体温度、高度、筛肥、产出的堆肥等及时打卡上传“堆肥小程序”,建立坦诚透明的沟通反馈渠道,不断优化堆肥和利用的动态管理过程。

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为地球“降温”_

在这“一软一硬”之下,低碳社区里的生态圈就构建出来了。

有人问,这样的“低碳社区生态圈”是否可复制?徐进和团队正如火如荼地在5个公园4条河道做落叶堆肥。早期时候会把自己社区的母肥带过去做发酵种子,后来经过技术改进,虽然不需要再送母肥了,但徐进作为“堆肥酵母”的名声却越来越大了。

徐进说,她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可以找她取经,希望更多的 “堆肥酵母”在不同的地方发酵起来。

“堆肥酵母”的“裂变”

一粒种子,从入土的那一刻起,春生、夏长、秋日收获种子,已然不再是一颗。在自然里裂变的力量,无私而生生不息。

玫瑰里低碳社区,在因缘聚会,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从无到有,历时光凝聚成种,我们也称它为“堆肥酵母”。从玫瑰里社区取出来的一捧捧老肥,就像青岛人传统做馒头的老酵头一样,已经在青岛5个公园和4条河道上发酵。

不仅仅是落叶归根,自然循环;也是可见、可参与的自然环保教育与研学基地。小朋友在实践中也种下了低碳生活的种子。

为地球“降温”_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

为地球“降温”__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

如果说它是一个人,已经有10个校长成为“堆肥酵母”,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不同的阶段发酵起来了。

_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为地球“降温”

在校园里践行将低碳堆肥,还将其纳入校本课程和德育评价体系

_为地球“降温”_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

学校的“堆肥酵母”又开始裂变了,小小的“堆肥酵母”们将实践带回家里和社区里

玫瑰里小区已经将厨余堆肥纳入物业日常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多方协同的管理机制。在“恒星伙伴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徐进和团队的工作成功实现“上下奔赴”,向下做出了成功样板,向上推动万科物业将其纳入管理的考核机制,成功在万科物业所管理的10个小区里“发酵”起来。

与此同时,“堆肥酵母”这粒种子已经在8个公园和40个社区学校等不同的环境中落地生根,生生不息。

用“堆肥酵母”撬动城乡有机质低碳循环

“你知道身边哪里会产生很多有机废弃物吗?”

一次“恒星伙伴计划 “年会地点的踩点会议中, 徐进、“恒星伙伴计划”的项目伙伴与导师,与合肥长丰马郢计划志愿服务中心、生态农场负责人,还有当地环保部门聚在了一起,讨论起了有机废弃物处理的问题。

“堆肥的关键在于碳氮比(C/N)调节,通过合理搭配碳源(提供能量)与氮源(促进微生物繁殖),实现高效发酵并避免恶臭。“徐进强调。

碳源

主要提供碳素,如落叶、枯枝、木屑、秸秆、咖啡渣等高碳有机废弃物,特点是干燥、纤维质丰富,调节堆体通气性。

氮源

主要提供氮素,如厨余垃圾(果蔬皮、剩饭)、畜禽粪便、绿肥(新鲜植物茎叶)等高氮有机废弃物,特点是含水率高、易腐败,激发微生物活性。

“在城市和乡村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城市水果蔬菜批发市场每天都产生的废弃物就是优质的氮源,乡村场景下,大量的秸秆是碳源,而养猪场的粪污又是氮源。”徐进说。在徐进的大脑中有一幅立体的“有机废弃物地图”。她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方圆百里的“有机废弃物”在哪里。对于合肥市长丰县来说,秸秆处理正是悬而未决的事情,多方一拍即合,一个“城乡有机质低碳循环”的试点计划就此诞生。

“调动乡村和城市不同情景下的有机废弃物,实现就近分散式堆肥归田和构建堆肥花园,不仅能推动就近减碳循环,更能构建起城乡互益的生态网络。”徐进心目中一幅更大的有机质废弃物循环蓝图将落地合肥市长丰县。

秸秆作为高碳源将其切碎,与畜禽粪便、厨余垃圾、农业废弃物(如枯枝、碎叶)就地混合堆肥,实现“分散式就地处理,就地还田”,而施用秸秆堆肥可有效减少化肥用量,提升土壤保水能力,避免秸秆焚烧污染,形成“废弃物-肥料-土壤改良”闭环,助力碳中和目标。

而徐进的“堆肥酵母”不仅将有机废弃物肉眼可见的无害化减量转化为肥料,同时也有效减少碳排放。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关于《青岛市城阳区厨余垃圾堆肥碳效益核算报告》表明:厨余垃圾堆肥减量55%,每吨碳减排249.3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对于城市来说,园林落叶、社区厨余和果蔬批发市场的有机废弃物等可以就近堆肥成为城市堆肥花园,实现城市版的分散式就地处理,就地回归土地。

为地球降温的绿色活动__为地球“降温”

而无论是城市和乡村有多余的碳资源和氮资源,都可以实现最短距离的资源互动,为城市和乡村的有机废弃物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硬技术及碳循环的基础上,人作为纽带更能构建起城乡互益的生态网络,就像“堆肥酵母”,它既是一捧老肥,也是堆肥技术中的关键,是有机废弃物分散式处理回归土地的推动力量,政府、居民、农民、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者,都将在有益环境、有益他人的过程获得收益。

徐进希望在未来,乡村农场能与城市堆肥花园建立伙伴关系,城市居民可以通过提供厨余垃圾一起参与构建社区堆肥花园,还可以获得“减碳券”,用于购买乡村生态农场产品和乡村体验活动。居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下乡,在更广阔的自然场景下,开展低碳教育、自然体验等。而乡村农场除了提供城市生活所需,还可以为堆肥花园提供技术支持,与城市社区建立信任关系。堆肥腐熟的不仅是有机质,也将带动城市社区从陌生人社区到熟人社区,从熟人社区再到有温度的城乡互动。

徐进越来越清晰她所做的事情:以专业的社区营造手法和有机质堆肥技术为核心,将“堆肥酵母”形成可复制的模式。通过熟人低碳社区构建方案(如社区团队赋能、行动工具提供)、有机物堆肥技术模块化(方案指导、成果检测)以及社区堆肥花园构建(选址、选种、维护),满足政府、企业、社区、学校、居民等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打造变废为宝、低碳循环、环境教育体验的多重功能体系,塑造城乡互动、乡村振兴、低碳社区与校园等样板,实现可持续的城乡有机循环。

在徐进心目中:希望让每一份有机废弃物都能找到回归自然的路径,也让每一个参与者都建立起有温度的关系。

后记

气候变化下的有机废弃物堆肥再循环,从人人都可以做的垃圾分类开始,凝结出了“堆肥酵母”这粒种子,在社区,学校公园等不同的生境下,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发酵与裂变。它不仅是一组亮眼的碳减排数据,也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粒“堆肥酵母”,给地球堆肥,为地球降温,在自己附近营造出一片美好的微气候。

本案例的写作得到万科公益基金会与合一绿联合发起的“恒星伙伴计划”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资助、合一绿主持的“多议题社会组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项目”的支持,项目将陆续推出共学伙伴们基于不同议题的气候融合案例,敬请关注。


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0年3月由资深国际公益组织和高校教师发起,前期在青少年健康领域积累丰富经验。2018年,机构转向通过专业社工手法和有机循环利用融合,深耕可持续社区发展。机构通过激发社区居民共同行动,完善环境、健康、教育、文化方面的社区功能,培育社区内生力量,共建共享全人关怀的现代化可持续社区。

徐进,青岛市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始人,民政部首批“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住建部首批“全国垃圾分类达人”、恒星伙伴计划一期伙伴、万科公益基金会&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北方社区厨余堆肥培训推广中心负责人。

合一绿学园

合一绿秉持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理念,是致力于环境保护行业发展支持的专业非营利机构。

愿景

每个人都能认识到环境问题并行动起来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使命

通过赋予行动方法知识

使得人人可以参与到环境保护

口号

人人来学做环保

合一绿核心团队有着十多年的支持草根环保行动发展的经验,通过成长课程、导师辅导、信息平台、实践资助来支持环境保护相关的组织及行动者,成绩斐然,拥有覆盖环境各主要议题及组织及个人领导发展方向的专家库,合作伙伴包括了遍及中国各省区的数百家活跃的环保公益组织。

12.jpg